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 破圍(一),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計由孫思克入桂後,嶽樂又緊急傳諭滇西,留希福繼續鎮守麗江,將精通軍務的趙良棟召回了昆明,主持攻城事宜。
對此,定遠平寇大將軍彰泰是頗有微詞的,畢竟他是皇帝欽點的入滇主將,但是他卻不敢在嶽樂面前表露出來,畢竟他到現在不過是個貝子,無論是爵位還是資歷都比嶽樂低的多。
重新部署的清廷大軍迅速行動起來,剛剛重新控制廣東大部分地區的平南王尚之信卻陷入了迷茫之中,原因就是他能控制的軍馬不過兩萬之眾,而大清的簡親王又是個屬烏龜的,即便是祖澤清配合尚之信攻入梧州南部的岑溪縣,喇布依舊無動於衷,只緊守城郭。
這樣的烏龜戰術,令尚之信無計可施,打吧,即便是他把手中的兩萬人全填進去,也不一定能拿下梧州堅城,北上吧,又怕喇布趁機端了他的廣州老巢。
但是尚之信的反覆,卻給了依舊被圍困在南寧的瓊州軍突圍的契機。
最先行動的是轉入雷州的震虜營,彼時,李興已經在雷州錦囊所一帶匯合了龍門楊延迪和東海謝厥扶部,三人本準備合兵一處,先取瓊州,可還沒來得及出發,卻收到了尚之信反清,清軍主力轉入梧州的訊息。
收到廣東戰報後,楊延迪難掩心中激動,從日子算起來,此時距瓊州軍佔領南寧已有三個多月,能以區區萬餘軍馬,力抗清軍一百多天,瓊州軍戰力可想而知,至少在楊延迪看來,肯定不會比明鄭的陸師差了。
按捺不住心中激動的楊延迪遂和李興相商,不如將隨軍百姓暫時安置在錦囊所,然後以舟師順邕江北上,看看能不能趁機解了南寧之圍。
擁有廣西沿海實力最強的水師力量,楊延迪自咐無論是在廣西的海上還是江上,清軍是沒辦法打敗自己的。
說幹就幹,當下楊延迪就點齊麾下諸將,將手中的大型海船全部留在錦囊所一帶的海面,除留下副將王進領六百兵駐防外,其餘兵馬和震虜全部跟船隊入邕江。
因為逆流而上,從錦囊所出發到進入邕江,楊彥迪和李興一共花費了六天左右。出征的船隻一百一十八艘,連同水手,總兵力差不多有六千人。
進入邕江後,明軍水師果然沒有遭到清軍的攔截,沿途遇到的一些漁民也說除了南寧三江口一帶有清軍修建的炮臺和南寧外圍的防禦工事外,時下已經有數量龐大的清軍轉入了梧州。
種種跡象顯示,此前收到的戰報應該是真的,為了抵禦尚之信的反軍,清軍的重心已經由南寧轉到了廣西門戶梧州,暢通無阻的進入邕江也令楊部水師一片歡騰。
雖說廣西清軍水師根本不是楊延迪水師的對手,但自退守龍門島後,楊部便一直無法上岸經營,導致軍中糧食奇缺,以致水師一部分官兵只能將火炮從船上卸下改作漁船打魚,甚至搶掠和龍門島隔海相望的安南,如此才勉強不餓死人。
如今距離上次進入內陸已過去差不多一年左右,在這一年內,駐守龍門島島的水師官兵幾乎得不到任何補充,孤懸海島之上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他們每一個人都和清軍有著血海深仇,每一個人都希望著能力戰韃虜,每日所欺盼的無非是攻入大陸腹地和韃子拼命,盼望著大明的日月旗重新飄揚在華夏大地,可是和清軍陸戰上的差距,讓他們對大陸望而卻步,現在他們終於重新踏上了華夏故土。
已經四十八歲的楊彥迪屹立在船頂之上,手中拿著從清軍那裡繳獲來的千里鏡。
千里鏡中,邕江兩岸的城池輪廓依稀可見,距離南甯越近,楊彥迪的心就越激動,他沒想到自己有生以來,還能和大股清軍真刀真槍地再打上一場。
南寧城。
尚之信叛清的訊息第一時間被王參將送進了城內,提供這樣的情報,王參將的意思意思很明顯,那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