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9章 官兵上門,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清欠的?”

錢孺怡一愣,他沒想到江寧剛剛發了佈告沒幾天,這收錢的人竟然就找上門來了。

錢福還以為錢孺怡忙於招待舊友,把這清欠的事給忘了,忙提醒道:“老爺,你莫不是忘記了前些日子張縣丞就給咱傳過話,說是朝廷要收前明天啟元年至天啟七年的欠款!”

經此提醒,錢孺怡總算是明白過來,當下一張臉就黑了下來,怒道:“上次本老爺就和他說的明明白白,我爹那會被罷了官,家裡的土地和財產都被魏逆抄沒了,而前明崇禎朝的積欠,我老錢家二十年前就繳清了,何來積欠?”

錢福見錢孺怡氣得厲害,忙勸道:“老爺莫怒,且去看看,若是縣裡的人,說不定還是老太爺的學生,過來做做樣子的,咱們打發些銀子叫他們回去便是,免得驚了貴客。”

聞言,錢孺怡怒氣稍息,對著花廳內的幾人拱了拱手,抬腳往大門走去,邊走邊問錢福道:“來了多少人,三班六房誰帶著的?”

錢孺怡口中所說的“三班六房”其實指就是縣裡的皂、壯、快三班衙役。六房則是吏、戶、禮、兵、刑、工、書。

一縣之事,捕盜緝匪、徵民修工、收糧完稅等,都是由這三班六房的人來做。通常三班六房都是本地人,只縣令、縣丞、主薄才是外地調來。

也正因此,這三班六房幾乎成了當地士紳大戶們的自留地,錢家就有不少旁門子弟在縣裡任職,有道是衙門大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這縣裡的上上下下,不是他老錢家,就是和他家沾親帶故,所以他不準備請剛剛拿過他重禮的陳維崧和吳兆騫等人。

“老爺,小的也是聽門子回報的,說是來了十幾個人,具體是哪些人,小的實在不清楚,要不小的出去看看再說。”

錢孺怡問三班六房是哪個帶隊來,主要是知道對方的底細,等會打發起來便容易得多,可錢福居然也是一問三不知,故爾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十幾個人?你去賬房支一百五十兩銀子,俗話說的好,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許是哪個不張眼的東西到我錢府打秋風,要不然怎麼不遞名帖。”

“老爺,來了十幾個人,一人給十兩會不會少了點,要不支個三百兩吧,若擾了貴客清淨,可就不好了。”

錢福是錢家的老人了,錢謙益在時,他就是錢府的二管事,這麼多年風風雨雨,錢家的事都是他一手操辦,心知這差役上門,不都給些銀子肯定不行。

“那就支三百兩,人家大老遠的跑來,咱們可不能輕慢了,幾位年兄稍待,愚弟去去就來。”

見錢福跑去賬房,錢孺怡就是整了整身上的長袍馬褂,又正了正頭上的瓜皮帽,四月的天,即使是江南,但還是比較冷的,剛才開門時,錢孺怡就覺得光禿禿的腦殼上涼嗖嗖地。

“同去,同去,我等到要看看是哪裡來的衙役,居然這樣不講規矩?”

錢府有事,陳維崧、吳兆騫等人坐不住了,畢竟他們和錢孺怡有同年之情,再加上剛才又收了他的重禮,吃人手短,拿人手軟,若是置之不理,要是傳出去,他們還要不要在士林混了?

“那便一起去看看。”

錢孺怡大喜,吳兆騫在明中堂家中做幕僚,陳維崧如今是翰林院檢討,和明中堂公子納蘭性德乃是故交,宋德宜更是順治朝進士,內閣學士,明中堂的心腹,有他們在即使是蘇州知府陳常夏親來,他也不怕。

熟料,出了府門,幾人便看到門外停了十幾匹高頭大馬,馬前立著的都是持刀拿矛的清軍士兵。

錢孺怡的心就是“咯噔”顫抖一下,下意識宋德宜等人看去,又穩了穩心神,一開始他只以為來的是縣裡又或者是府裡差役,誰曾想來的居然是官兵。

要知道這衙役和官兵可不能等同視之,差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