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 應對之策,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定計由彰泰攻廣西后,嶽樂即飛書潮州簡親王,著其立即轉入反攻,直擊廣州,他親自則領兵四萬進擊肇慶,務必要使尚之信首尾不能相顧。

彰泰奉命出征後,即令扎薩克圖、克陵、蘇日納二人各領本部蒙古八旗,攜帶民夫三萬以右江鎮綠營為嚮導打起他的大旗進擊梧北的藤縣和懷集兩縣,務必將賊寇守軍吸引在兩地,又令張勇領延綏鎮總兵許佔魁、陝安鎮總兵高孟生以及漢中鎮總兵費雅達為全軍前鋒,彰泰自己則親領本部正藍旗馬甲為後隊轉道潯州。

許佔魁是陝西蒲城人,早年流落遼東,順治初隨多鐸取江南,授陝西陽平關參將。康熙年間擢延綏總兵。三藩反覆後,守榆林,御王輔臣、朱龍有功,進左都督。

高孟生本是甘肅張掖人,素有勇名,因平定王輔臣有功,升陝安總兵。

和高孟生、許佔魁相比,費雅達並不是漢人,而是旗人,隸漢軍正白旗人,因功累遷潼關副將,王輔臣反亂以後,廷議設漢中總兵討賊,以授費雅達,署都督僉事。進取漢中,破賊彝門鎮,抵秦嶺,拔北木城,與王進寶會師奪武關。敘功,加都督同知。

此三人都是久經沙場,能征慣戰之人,麾下綠營也頗為精銳,不亞於寧夏綠營,南下以來也連續擊敗吳周軍,並一路從貴州殺入雲南境內,為清廷平定吳周立下了赫赫戰功。

彰泰的計劃不可謂不周密,也不可謂不完美,而且他還充分考慮了蒙古兵不善於攻堅的弱點,將他們調往梧北虛張聲勢,而將精銳的陝西綠營利用內線優勢,轉移到梧州西面的潯州,趁瓊州軍注意力在梧北時,給瓊州軍一個突然襲擊。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精心策劃的作戰計劃僅僅十日之後就被總兵大人的心腹陳二狗送到了馬仲英的桉頭。

“呵呵……都說聲東擊西,咱們的定遠平寇大將軍,卻給本帥來了個聲北擊西,你們議一議,這一仗該怎麼打。”

馬仲英是真的沒想到彰泰竟然如此頭鐵,居然無視蔡毓榮和平度二人戰敗於南寧的故事,非要來打瓊州軍。

“清狗有六萬人,根據情報現實,北線彰泰一共部署了兩萬蒙古八旗和三萬民夫,蒙古兵不善於打山地戰,末將以為可將第一旅調至梧州,這樣一來,我梧州守軍就有一萬五千人,再有城防之利,清軍轉道潯州,補給線拉長,只要我軍堅守兩三個月,待彼軍糧盡,清狗自退也。”

從南寧趕到梧州聽令的巴思克率先進言,陝西綠營也是他的老對手了,戰鬥力不亞於甘肅綠營,再加上人多勢眾,他還是建議堅守城池,立足於防守。

“巴將軍說的是,我軍坐擁梧州堅城,三江口稜堡主體也已經修的七七八八了,更兼有水師控扼西江,清軍雖眾,又有何懼?”

第三旅旅帥李興也支援巴思克的建議,在他看來,這一仗只不過是南寧之戰的翻版,只要瓊州軍守住城池,時間拖的越長,對繞道而行的清軍就越不利。

第一旅震虜營營官秦懷忠卻持反對意見,他道:“巴將軍,咱們若任憑彰泰長驅直入的話,倘若他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分兵藤縣和懷集,那我北線守軍豈不危矣?末將以為,咱們當在梧西獅臥山佈置防線,擋住彰泰大軍。”

“獅臥山不過一座孤峰,我軍就是在山上佈置防線,清狗也能繼續分兵看住我獅臥山守軍,然後直驅梧州城下,你們可別忘了清軍足足有六萬人馬,這還不算隨軍的民夫。”

第四旅旅帥沒好氣地看了秦懷忠和李興一眼,他當年未反叛清廷時,就做到了貴陽總兵,投奔吳三桂後,更是做到了一省提督,論戰略眼光,可不是巴思克這樣的親兵統領和總旗出身的李興能比的。

馬仲英心中一動,抬眼看向王永清,開口問話道:“那王將軍的意思是?”

“大帥,剛才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開府儀同三司

天妃出逃:萌寶有個跑堂爹

慕芊菱

三國迎娶蔡夫人,荊州入我手

北風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