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7章 流言四起,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肯寫,那就休怪末將無禮了,來人啦,餘知府和程知府心懷滿洲,通虜賣國,且將二人收押進梧州大牢,交大帥處置!”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既然馬仲英都說了他手中的兵不是擺設,那陳德只得動粗了。

“你……老夫是大帥委任的梧州知府,刑科主事,自投大帥以來盡心盡力,在梧州人盡皆知,你這是構陷忠良,老夫要見大帥。”

“不錯,你不要以為本官不知道你們內衛是幹什麼的,不就是咱們大明錦衣衛那一套嗎,本官乃是聖人門徒,又豈會怕你們這些見不到光的鷹犬爪牙?”

說來也奇怪,在滿洲那邊甘當奴才的文人士大夫,到了大明這邊立時就變得鐵骨錚錚,一副雖萬千人吾往矣的架勢。

“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本將了,經查餘思明、程藎二人通奴賣國,其罪當誅,著即押至菜市口斬首示眾。”

陳德也沒想到這兩個二五仔居然有如此骨氣,大手一揮,幾個內衛就是一擁而入,將餘思明和程藎反手押住,當場就向府外推去。

“陳將軍……陳將軍有話好好說,非是本官和程主事不願意助將軍行事,只是我們也是堂堂的進士出身,若是我二人寫此銀詞豔曲之事傳揚出去,那我們以後如何在士林中立足,而且對大帥的聲譽也有影響,您說是不是。”

和馬仲英預想的一樣,面對陳德高高舉起的屠刀,自詡為聖人子弟的餘思明和程藎退縮了,語氣明顯鬆動下來。

“又沒要你們用真名寫,而且本將可以擔保,此事只有天知,地知,你們知,我和大帥知。”

雖然鄙視餘思明和程藎的為人,但陳德有求於人,還是拍著胸脯對二人打起了保票。

在陳德的軟硬兼施下,餘思明和程藎終於屈服,於是乎二人在推行政務的之餘,廢寢忘食地埋首於白紙黑字之間,二人都是熟讀詩書的進士,寫話本自然是手到擒來。

短短几日,就已經寫好了十幾章,為了豐滿人物形象,二人不光把珍藏的幾本禁書和春宮翻了出來觀摩借鑑,而且還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比如說布步木泰和洪承疇還有多爾袞如何承前啟後,吳良輔為什麼能和佟佳氏誕下玄燁。

反正文人黑人一張嘴,他們當年能編排出魏忠賢之所以能穢亂宮禁,是因為吃了童男的腦髓,吳良輔自然也能枯木逢春。

呂輕侯和陳宗昱挑選的一個西洋畫師抵達梧州時,這本清宮秘史已經差不多完本了,在觀摩過成書後,呂輕侯又對本書進行了深層次潤色修改,什麼還珠入甕,什麼比翼雙飛,等十八般武藝,都不帶重樣地新增進去,而且每一章都添了西洋畫,這才送到了陳德手上。

意猶未盡地看了三遍之後,陳德終是戀戀不捨地將成稿還給了餘思明,並責成了立即刊印,然後裝船送至柳州還有浙江,準備透過總兵大人和閩浙總督趙國祚,將此書在大江南北廣為售賣。

與此同時,湖廣南部和江西西南諸府縣也傳出了不少流言,有的說,皇帝擔心嶽樂兵權過大,對他生出了不滿的心思,有的說皇帝不是先帝的骨血,而是太監之子,安親王嶽樂這次就是回京靖難,還有人說鰲拜就是因為知道當今皇帝不是先帝子嗣,才被皇帝擒拿的,要不然皇帝怎麼會對世代忠於黃臺吉這一系的鰲拜下黑手。

自古最難防的不是大火也不是洪水而是人言,再大的火,你只要在外圍佈置隔離帶,這火終究都會歇滅,再大的洪水,用堵和疏,終究會讓洪水流歸大海,可是這人言卻是最難防的。

所謂一傳十、十傳百、在口口相傳之下,終於傳到剛剛抵達桂黔邊境的安親王嶽樂和他所屬的滿洲將官的耳中。

“父王,這可是如何是好,要是聖上聽聞此事,會不會因此罷了您的職司,甚至在心存芥蒂之下對安親王府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開府儀同三司

天妃出逃:萌寶有個跑堂爹

慕芊菱

三國迎娶蔡夫人,荊州入我手

北風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