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2章 滿城,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人講究一個香火傳承,趙國祚雖然貴為閩浙總督,但子嗣卻是不昌,年過五旬卻只有趙登龍一個兒子,平時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年紀輕輕就給他謀了個臨安知府的差使,就是指望他在雲南混點功勞,好把趙家得家業發揚光大。
可世事難料,誰也沒想到遠在後方的臨安居然遭了賊寇,不光城池被攻破,就連城內的人口和物資都被洗劫一空,這讓總督大人寢食難安,直以為趙家得傳承,到了他這一代斷了根。
但是總督大人並沒有放棄,所謂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既然雲南提督桑格在收復臨安時,沒發現兒子的屍體,那就還有希望,故爾總督大人是連續派了十餘批人馬到雲南和廣西打聽訊息,然而傳回來的卻沒有一條好訊息,這讓總督大幾乎愁白了辮子,直以為自己要白髮人送黑髮人,不對,應該是白辮人送黑辮人。
為此,他婆娘李氏甚至動了在族中過繼一個養子,好繼承趙家得香菸,但是養子畢竟是養子,畢竟誰也不知道身後之事會是什麼?
誰曾想今天居然收到了兒子的書信,這讓總督大人陷入了狂喜之中,當場就失了態,扯著趙福就是一連三問。
趙福在趙家當差近三十年,哪裡不知道主子是什麼心思,連忙從懷中掏出書信。
趙國祚心下焦急,也顧不得朝廷二品大員的氣度了,一把搶過書信就是一目十行看了起來,可偏偏書信上只寫了“父親勿念,兒在外一切安好!”短短十一個字,但筆跡、印鑑確實是兒子的無疑,。
“投書之人何在?你且把他請到本官的書房,記住,萬不可走漏訊息!”
臨安被破,兒子又活著,而自己和雲南地方多方查訪又是了無音訊,那他失蹤的緣故,自然是不言而喻,肯定是被賊寇俘虜了,為了兒子的前途,在這個時候,趙國祚哪裡敢申張。
“主子,傳信的人是跟戲班子一起進府的,小的已經將他安頓在後院耳房了,又調了一隊督標把他看的死死的,待中堂大人和大阿哥回返,主子一問便知。”
趙福能當總督府的管家,自然也是心思剔透之人,趙國祚能想到其中的關竅,他顯然也能想到。
“好,做的好,你且隨我去陪明中堂和大阿哥飲宴。”
事分輕重緩急,賊人既然派人送信,那兒子的生命暫時肯定不會有危險,但明珠和大阿哥哪裡卻肯定不能怠慢,所以趙國祚還是決定先把這兩個大人物奉承好再說。
關在耳房的正是瓊州軍內衛副統領陳德,他是春節之前趕到杭州城的,雖說他留了辮子,但到底是漢人,又不是官身,別說去見總督大人了,就是這滿城他都進不來。
杭州自古以來就被譽為“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這裡既是“不可無重兵駐防以資彈壓”的“江海重地”,又是天下財賦的重要來源地,因此清軍佔領江南後,杭州就成了清廷最先派駐八旗駐防的城市之一。
順治二年,清軍在杭州清泰、望江、候潮三門一帶修築兵營,這是八旗駐防杭州的開始,後來,因八旗駐防固山額真所統帥的旗兵與漢民之間矛盾重重,有不少滿人家小遭到了抗清勢力的偷襲,清廷遂於順治七年選擇杭州城西隅之地修建滿城供旗兵駐防之用,以震懾地方。
正是由於滿人太少,而漢人又太多,為了保護有限的人口,所以清廷開始高築牆,廣積糧,搞壁壘森嚴,嚴格的等級制度,並屢次下發嚴旨,漢人不得進入滿城。
進不了滿城,那就沒法完成大帥的軍令,也無法實施馬仲英挾制趙國祚的計劃,陳德只得在杭州城先住了下來,想著花點銀子,看看能不能走走門路進總督府,可他人生地不熟的,就是想花錢打通關竅也沒地方花。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過了正月後,城內居然傳出了訊息,說是清廷皇長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