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扼其歸路,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依靠著軍民夫“前仆後繼”地奮勇向前,平度大軍終於在兵臨南寧的第三日突破了玲瓏山防線。
當然擔任主攻任務的右江鎮綠營也“損失慘重”三天的攻防戰下來,共折損兵員五百餘人,充當炮灰的民夫更是“損失殆盡。”
平度登上龍象塔時,只看到滿目瘡痍,到處都是殘破的軍旗和刀槍劍戟,甚至還有十幾門五六百斤重的小炮,而且空氣中都瀰漫出奇怪的肉香。
所謂做戲做全套,在和太子少保大人商議完交易方案後,巴思克就命人收集了近千名此前在玲瓏山戰死的清軍屍體,臨撤退時,就是一把火焚燒的一乾二淨,用來迷惑清軍將佐。
顯然作為愛新覺羅家的嫡系血親,平度連去火場看一眼的心情也沒有,他只在乎有沒有突破長毛明賊的防線。
突破玲瓏山後,清軍略做休整便直撲青秀山,“苦戰三日”的右江兵肯定是不能再戰了,於是河南綠營、山東綠營和大同綠營便擔任了進攻青秀山的任務。
只不過大清軍又遭遇了同樣的問題,青秀山作為南寧城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唯一能夠囤守大軍,可以直擊南寧的所在,可以說,青秀山在,則南寧就在,故此巴思克是將從玲瓏山撤下來的一千九百餘名鋼刀營士兵,全部留在了山上,故青秀山守軍達到了四千四百餘人。
戰事一開始,青秀山因其地理重要性便成了平度大軍全力進攻的的目標。
為了拿下這處高地,平度不斷驅使麾下綠營兵向青秀山長毛明賊的陣地發起了反覆攻擊。
八天內,清軍共計發起了兵員兩千人以上進攻四次,千餘兵員規模攻勢七八次。
連番攻擊之下,無論是清軍還是瓊州軍都損失慘重,據不完全統計瓊州軍傷亡有一千兩百人,清軍則傷亡四千五百餘人,但是清軍依舊沒有突破青秀山防線,萬般無奈之下,平度只得故技重施,命王復漢率軍至淳化搜捕百姓,用來充做攻打青秀山的炮灰。
與此同時,馬仲英亦在遂溪匯合了駐守欽州的柘戎營,並遇上了從滇西趕過來的興郎朝廷內閣大學士郭泰捷和李漢明等人。
對於郭泰捷前往南寧宣讀鹹康皇帝聖旨之事,馬仲英並沒有明確表態,原因就是興朗政權太過偏僻了,以至於國內幾乎無人知曉,也就是說興朗朝廷的聖旨在國內根本沒有法理可言。
此前之所以要舉興朗旗號,馬仲英也是無奈之舉,當然他也有禍水東引的意思,現在陳德既然奉命前往浙江取回崇禎三皇子,那再奉興朗朝廷自然是沒有任何意義了。
“郭閣老,非是本帥不奉鹹康皇帝詔書,而是本帥收復南寧後已經打探到皇三子朱慈炯的下落,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若是郭之奇大學士尚在,您說他會奉誰為主?”
郭之奇當年在桂林殉國,舉國皆知,便是作為穿越者的馬仲英對郭之奇也是充滿欽佩,故爾對郭泰捷坦誠相待,將崇禎可能還有子嗣在世之事和盤托出。
“什麼?馬帥此言可當真?”
拿著聖旨的郭泰捷和隨侍在他身後的李漢明同時變色,這個時代真正有氣節的文人都講究所謂的法理性,若崇禎三皇子還在,那不要說興朗朝廷,就是的弘光朝、隆武朝以及永曆朝廷都可以說成偽詔亂命。
“本帥自然不會無的放矢,最遲兩三個月,便有結果,若三殿下果然在世,那就恕本帥不能遵從興朗聖旨了,若不在,那自然是另當別論。”
馬仲英也沒有完全拒絕興朗朝廷的授封,畢竟白嫖了人家的名號這麼久,他也有些不好意思。
“若烈皇真有子嗣,馬帥自然可以奉他號令,若只是傳言,那馬帥可能奉詔?”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興朗雖自詡為皇明正統,但兵不過數千,且國事盡在那氏之手,郭泰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