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5章 選將南征,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荊襄南連閩越、東接吳楚、西通巴蜀、北控中原,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關羽發動北伐,中原震動,曹魏因此甚至動過遷都的念頭,後來的趙宋王朝就是依靠荊襄的地利力抗蒙元五十年之久,襄陽陷落後,南宋局勢便急轉直下,最終國破家亡。

武昌光復後,明清雙方呈南北對峙之局,荊襄的戰略地位是越發的重要,可以說誰掌握了荊襄,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如今大明攻取荊襄,中原便在楚軍的馬足之下,因此在得知荊州陷落後,偽清朝廷的幾個輔政大臣頓時從收復西安的美夢中清醒了過來,併為此召開了朝會。

“快傳令王佳秀清,著其儘快移師南陽府,無論如何都要把明軍擋在義陽三關,否則中原門戶洞開矣!”

第一個出列發言的依然是議政大臣索額圖,自從偽帝康德登基以後,在康熙朝權勢滔天的他已經成了清廷事實意義上的掌舵人,他自然知道荊襄對偽清朝廷的生死存亡有多重要,故爾只得依靠剛剛替大清收復西安的總督大人。

佟國維卻有不同意見,躊躇了好一會,才出列道:“索相,西安雖然收復,但叛軍尤有兩萬餘,若王總督移師南陽,只恐平涼叛軍捲土重來,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又不是沒有駐軍,莫如先抽調三省綠營南下,先擋住偽明軍,待王總督徹底解決西北叛軍,再和明軍一較高下。”

康親王傑書也認為佟國維的話很有道理,附和道:“佟大人所言有理,所謂為山九仞,行百里者半九十,若不徹底剿除王逆,他定然會趁明軍北上之際,再次出兵攻略陝西,那咱們此前的努力豈不是白白空費了,本王以為還是應該在朝中選將南下,先穩住中原戰局,待王佳秀清騰出手來,再和偽明軍一決高下。”

“山東、山西和河南綠營早在四年前平度南征時,就被偽明軍打殘了,現在的駐軍都是剛編了一兩年的新兵,未經戰陣,只怕敵不過明軍,且山東和河南都有奏報,說兩省八卦教盛行,若是把駐軍都抽空了,萬一生變,那如何是好?”

其實清軍鄱陽湖戰敗後,兵力上並沒有到捉襟見肘的程度,河南和山西以及山西等地仍然有相當數量的駐軍,算上各縣的巡防兵,差不多還有近十五萬3人,但連續的失敗令中原地區出現了部分不穩定的因素,前者八大山人朱耷,所言的八卦教便是這不穩定因素之一,目前在山東已經發展了數萬信徒,只是沒有公開舉旗造反,清政府為防激起民變,尤其是在面臨楚軍和平涼軍的壓力的前提下,它們也不敢過分干預,但不干預不代表不做任何提備,索額圖不敢調動各地駐軍抵禦咄咄逼人的明軍,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佟國維還是堅持已見,開口反駁道:“索相,本官不是不知道河南和山東有會黨,可相比而言,偽明軍和平涼軍才是我大清目前的頭號大敵,會黨再鬧騰,也不會撼動大清的根基,偽明和王逆卻是是要刨了我大清的根,孰輕孰重,索相應該知道。”

見佟國維依舊堅持反對自己的決定,索額圖有些不悅地道:“佟大人,攘外必先安內,自東南和湖廣丟失後,河南、山東以及山西就成了我大清最後的基本盤了,真要是把兵馬抽調南下,倘八卦教聚眾鬧事,襲擊朝廷大軍的補給線,這仗還能打下去嗎,我大清可經不起再折騰了,你一力要求抽調各地綠營南下,若是真出了亂子,你承擔得了這個責任嗎?”

“調王佳秀清南下,王輔臣再攻陝西就在眼前,索相您又承擔的了這個責任嗎?為了拿下西安,朝廷前前後後,動員了七萬兵馬,傷亡兩萬餘,西安駐防八旗,數萬老弱婦孺慘遭王逆毒手,真要是再被王逆拿了陝西,朝廷此前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況且陝西若失,平涼軍便可攻入中原,本官問您,是平涼軍的威脅大還是沒有鬧事的八卦教威脅大?”

佟國維可不虛索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乃大漢忠臣馬超

開府儀同三司

天妃出逃:萌寶有個跑堂爹

慕芊菱

三國迎娶蔡夫人,荊州入我手

北風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