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6章 多的那兩萬兩,就算孤賞賜給孔府的,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武元年十一月三日,攜帶文壇大宗師衍聖公孔毓圻的座船終於抵達南都城。
馬仲英雖然不恥孔家為人,但在接待禮節上還是給了孔毓圻高規格的待遇,不光令中書省左丞相金光祖親自帶人迎接,還特意在鐘山腳下買了一處別院以安置孔毓圻的家小和族人。
不過馬仲英也沒讓孔毓圻安心在別院仲修養,而是令他儘快寫一控訴滿清以及大明崇武朝廷才是華夏正統的文章以昭告天下,從法理上否定清廷對中原的統治。
孔毓圻不愧是文聖之後,一日後就帶著寫好的文章親自來到了南都楚王府,他這麼急切的目的還有一個,就是想拿回孔家的錢糧。
“見過監國楚王殿下,您要求的文稿,下官已經草擬完畢,還請殿下御覽!”
進了楚王府,孔毓圻就推金山倒玉柱,重重地拜倒在馬仲英的面前,恭恭敬敬地從懷中掏出了連夜寫好的手書,舉過了自己的頭頂。
江南馬逆的兇名在清廷控制區域可謂是路人皆知,甚至在臨近京師的有些州縣,能止小兒夜啼,自進了南都後,大明的官員雖然對自己執禮甚恭,但孔毓圻卻是如坐針氈,因為大明實際上的掌控人馬仲英還沒接見他,他怕馬仲英還對自己祖父投清事耿耿於懷,從而會把自己當成清算的物件,是以哪裡還敢擺衍聖公的架子。
馬仲英面色如常,既沒有表示親切也沒有露出不滿的神色,而是澹澹地道:“這麼快就寫好了?聖公不愧是文壇領袖,那就唸與孤聽聽!”
“嗻……喏!”
儘管在抵達南都後,孔毓圻已經割了腦後的辮子,但長久以來的習慣又哪裡說改就改,拍了拍衣袖就欲打千行禮,可又突然想起這是大明,自己面前的正是大明楚王殿下,慌得連忙改口。
深深地鞠了一躬後,這才拿起文稿念道:“自古有德受命,有功受賞。聖人云:唯命不於常,善者則得之,不善者則失之。滿清本為遼東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我大明內憂之患,燒殺擄掠,偽定一時,機變百出,巧操天下,然自古夷狄無百年國運,滿清雖得逞於一時,終不能一世,楚王馬仲英,雖起於微末,然心繫漢家江山之重,草肇以來,連克閩浙湘粵數高官戈所指,吳楚滇黔贛莫不束手歸降,天下仁人志士莫不聞風而從,中原之紳民百姓莫不翹首以盼。”
“虜勢雖衰,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欲為困獸之鬥,逆首索額圖、佟國維、王佳秀清……為籌集錢餉,不顧聖人之訓,陰遣韃兵數千,巧立名目,擄掠曲阜,殺戮贏野,臣之府邸亦不能倖免,為掩人耳目,虜廷又羅織罪名,捕拿孔府闔六百七八十口,幸得大明王師所救,孔府方得以保全,聖道方得以傳承。”
今臣衍聖公孔毓圻於大明崇武元年敬告在北士紳官民,當仰皇明維新之治,乾綱中正,九重弘更始之仁。率土歸城,普天稱慶。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共永。
臣本闕里豎儒,曩承皇明列祖殊恩,今慶中興之功。瞻聖學之崇隆,趨蹌恐後,伏願玉質發祥,懋膺天心之篤祜,大明金甌永固,式慶社稷之靈長。臣等無任瞻仰汴舞屏營之至。謹奉表上進以聞。”
“寫的不錯,張紹遷你把這個文稿拿到中書省,讓在朝的官員都看看,若無問題,便明發天下。”
孔毓圻這道奏表,寫的文縐縐的,馬仲英也只聽了個大概,但文章的意思他卻明白了,就是說清廷被大明打的找不到北了,為了籌集錢糧,洗劫了孔府,然後孔家號召天下的讀書人起來反抗滿清,這基本上符合了馬仲英的意思,因此當場就讓張紹遷把這道奏表送到了中書省。
聽了馬仲英的褒獎之詞,孔毓圻臉上幾乎笑開了花,遂決定趁熱打鐵,看看能不能把那批錢糧要回來,故爾介面道:“監國殿下繆讚了,下官也是憤慨韃虜的作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