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2章 義王又是誰,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仲英議取武昌的同時,湖廣剿虜總督巴思克也率軍向武昌方向開進,他不是沒打過武昌,前者康熙東征後,他便打過一次,不過上一次是雷聲大,雨點小,其實是和王復漢演戲給康熙看,這一次就不同了,總督大人既然已經北上,巴思克自然不會留手了。
因康熙鄱陽湖大敗,簡親王喇布又率軍和湖廣總督王復漢在白河火併一場,武昌城內清軍只剩兩千餘人和董永藩所部水師千餘,敵我力量懸殊,清湖廣巡撫王新命和知府林毓秀風聞周軍殺到,哪裡敢出城接戰,只憑城據守。
巴思克和陳布隆率軍攻入武昌後,所過諸縣均是望風而降,四日內,江夏縣、嘉魚縣、咸寧和崇陽等縣皆易幟投降,至七月初三,詐稱周軍的楚軍西路軍終於抵達武昌城下。
其實康熙御營戰敗,清廷大軍北返後,王新命和林毓秀就知道明軍或者周軍必定會進取武昌,以徹底將長江的控制權拿到手。
王新命漢軍鑲藍旗人,原籍四川三臺,字純嘏,初官筆帖式,累遷南陽知府、河南巡撫,以善於治理地方聞名朝野,吳周軍退出湖廣後,康熙感於湖廣殘破,遂將素有賢名的王新命調任湖廣。
王新命和林毓秀到是對滿清忠心耿耿,但苦於手頭兵力不足,又明知不可能有援軍抵達,林毓秀毅然開啟了蕃庫,招驀城中青壯,準備和來犯的周軍死戰。
幸運的是,就在楚軍抵達武昌城的前日,從四川退回湖廣的清四川巡撫杭愛、總兵餘化龍,甘肅提督孫思克所部的一萬餘四川綠也抵達了武昌。
於是乎,武昌城內的清軍總兵力達到了一萬五千餘人,本就有意和周軍拼命的王新命和林毓秀這才把提著的心放了下來,都認為有這麼多兵馬鎮守,又有城防之固,周軍斷不能越雷池半步。
清軍援兵抵達德訊息,並沒有嚇住巴思克和陳布隆,為了儘快攻取武昌,在城下勸降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巴思克旋即釋出了攻城的命令。
在隆隆的炮聲中,無數的楚軍官兵驅趕著數千名各縣投降的清軍巡防營,向武昌城壓了過來。
“頂住!只要撐過去,咱們的援軍就會來了,總督大人大敗喇布叛軍,肯定會率軍回援,只要城池不丟,總督大人和朝廷自然會大加賞賜!”
王新命和林毓秀之所以堅持抵抗,可不僅僅是出自對滿清朝廷的忠心,而是因為武昌城的主人是勇冠三軍的王復漢,自周軍寇掠湖廣以來,總督大人已經向武昌的文武官員展示過他的武勇,這次白河之戰,更是打出了八千勝三萬的經典戰例,他們相信,只要他們的總督大人回返,城下的數萬周軍就會灰飛煙滅
在王新會的鼓舞以及大把的賞銀刺激下的誘惑下,武昌守軍負隅頑抗,拼命地抵擋楚軍西路軍的攻擊。
巴思克和陳布隆也發了狠,這次鄱陽湖大戰,他們因為在嶽西前線,可謂是寸功未力,故爾都想拿下武昌,也好宣耀他們的武功,而且陳布隆還有一個野望,就是儘快突破武昌,好去打襄陽,破了襄陽滿城。
故爾他二人根本不管綠營降兵的死活,不斷地催促著降兵進攻城牆。
在隆隆的炮聲中一架架雲梯被樹起,然後又一架架地被推倒,城牆上下的炮子、銃子和箭失直如雨點一般,不斷地有降兵被擊中,然後從雲梯上墜落,不斷地有守城的清軍中炮倒地,
城上的清軍不在乎綠營降兵的生死,城下的楚軍更不會管那些降兵的死活了,就在降兵衝到武昌城下後,楚軍後陣所有的火炮幾乎全面打響。
雙方的炮子在武昌城牆不斷地來回呼嘯,那些個清軍降兵就像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攻吧!城上的清軍根本不可能放他們登城,退吧!身後偽周軍的長刀更是令人恐懼。
相比之下,前進或許還以有幾分生路,後退只有死路一條,是以降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