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6章 最賺錢的買賣,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倭國這樣一個惡鄰,馬仲英顯然沒有任何好感,但明倭貿易卻一直貫穿整個明朝的歷史,為了從倭國攫取足夠的利益,從而徹底控制倭國,這便是馬仲英接見薩摩藩使者的原因。
朱元章建立明朝後,曾派遣使節要求倭國取締倭寇並推薦日本朝貢。當時倭國南北朝對立,分別為足利氏支援的位於京都的北朝與位於今奈良的茅朝。於是在九州北部活動的南朝方面的懷良親王嚮明朝朝貢,被冊封為“日本國王”。
期間雖然因為胡維庸桉,中倭貿易中斷過一段時間,但永樂年間又迅速恢復。雙方貿易的範圍非常廣泛,明由倭國輸入:硫黃、銅等礦物、扇子、刀劍、漆器和屏風等物品,倭國由明朝輸入:明錢、生絲、織品和書籍等。
此時代的貿易中,日本的銅以高價輸出至明朝。原因是一方面是大明國內銅礦貴乏,另一方面是日本的銅混雜有較多的銀,當時的日本沒有技術從銅礦中提取出銀,故而銅以介於銅與銀之間的價格進行交易,因此,大明在雙方的貿易往來上是佔了大便宜,幾乎是用大明的銅錢換回了近乎雙倍或者三倍利潤的含銀銅礦。
豐臣秀吉在朝鮮戰敗後,為了防止明朝清算,新上臺的德川幕府遂積極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這個政策導致了中原和倭國的貿易額大大減少,並滋生了大量的海上走私商,而延平王朱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便是這裡面的代表人物。
統一的倭國對於大明來說絕非好事,分裂的倭國對於大明才是最安全的,就目前而言,扶植實力弱小的大名對抗倭國幕府,無疑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的事,因此馬仲英明知道井上三郎在說瞎話,但還是順著他的意思,把薩摩藩侵略琉球的事推到德川幕府身上,其含義顯而易見,就是薩摩藩快來抱大明的粗腿吧!
果不其然,在聽到馬仲英雖然也對幕府挾天子以令諸侯,侵略大明藩屬的行為表示深惡痛絕後,井上三郎遂再次叩首道:“尊敬的楚王殿下,我薩摩藩位於九州島,和本島隔海相望,只要有足夠的水師和火炮,我薩摩藩自不會懼怕德川幕府,當然也不再受他們威脅,入寇琉球了,外臣深知大明擁有強兵百萬,戰船無數,故有意採購一部分火炮戰船鞏固海防,還請殿下務必同意。”
井上三郎又說了假話,他這次來大明確實是採購武器的,但卻並不是要對付德川幕府,而是要對付同在九州島的大喂、肥後、日向等大名,從而達到一統九州的戰略目標。
“孤北伐在即,戰船肯定是不可能賣給你們的,不過火炮到是可以進行交易。”
倭國的鑄銅技術在歷史上一直就是短板,以至於到德川幕府當權後,依然不能鑄造重型火炮,此次馬仲英北伐,楚軍繳獲了相當數量的火炮,這種火炮的質量和大明製造局生產的火炮相去甚遠,還不如賣一部分給薩摩藩,薩摩藩若是得了這批火炮,實力肯定會暴漲,九州島上的大名為了自保,肯定會都跑到大明來求溫暖,也要求購買大明的武器,這樣就能間接挑起倭國的軍備競賽。
見馬仲英同意,井上三郎又壯著膽子道:“楚王殿下,外臣不光要採購火炮,還想大量採購大明的錢幣。”說完後,就是變戲法地從懷中掏出幾枚鏽跡斑斑的銅錢。
“噗……!”
望著那幾枚鏽得幾乎不成形狀的銅錢,馬仲英一口老血差點沒噴出來,他雖然知道倭國的鑄金技術不咋滴,但沒想到他們連銅錢都造不出來,其實他不知道,鑄銅幣的技術可是比鑄炮要精細的多,而且更為複雜,目前倭國國內流通的貨幣還是以天啟朝的銅幣和崇禎朝的銅幣為主,井上三郎掏出來的銅幣貌似就是那個時代的制錢。
過了好一會,馬仲英才忍住了內心的鄙夷,開口道“這銅錢,你們打算按什麼比例交易?”
“一斤銅礦一貫!”
井上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