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 王爺,南寧丟了,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寧的府庫以及一眾偽清官員的家產已經全部點驗完畢。
經查,此次瓊州軍共繳獲銀十九萬兩,金三千一百兩,糧草三萬八千石,藥子八萬八千斤,火銃一千二百支、紅夷大炮三十門、其餘火炮三百四十門、鐵甲三百套、棉甲一千一百套、其餘刀槍劍戟不計其數。
此外南寧富紳還承諾捐納石灰六千斤、銀九萬兩、糧八千石,這幾乎已經傾其所有了,因為此前瓊州軍兵臨南寧時,他們就捐納了部分錢糧與南寧清軍。
看過南寧城的人口黃冊以及繳獲的報告後,馬仲英第一個念頭就是將這麼多物資和城內的四萬多百姓全部遷到瓊州去。
可是攜帶這麼多物資和人口上路,勢必會影響行軍速度,只怕瓊州軍還沒抵達廉州,清軍的追兵就會殺到。
所以守住南寧,甚至擊退清軍的重兵圍剿,這是目前瓊州軍最重要的事。
為了守住南寧,馬仲英對滅胡營和鋼刀營兩營的弓箭兵步隊重新進行了調整,挑出了近千名箭術不太好計程車兵,讓他們改習火銃,並要求他們儘快掌握火器的使用。
其他幾面城牆,馬仲英是命高起隆、王永清和廖進忠統領本部軍馬防守,這幾個吳軍降將,馬仲英用起來很放心,畢竟大家現在同坐一條船,馬仲英也不怕他們會反水投清。
至於瓊州軍突破南寧的暗河,馬仲英以已度人,還專門著張朝陽領三百兵守在暗河的入口,並在清軍主攻的北門,埋了十幾口專門用來監聽的大缸,以為萬全之計。
三天後,南寧士紳親筆所題的血旗均已掛上南寧北城牆頭,看著那一面面迎風飄揚的白幡,看著城門上幾乎被曬成人乾的廣西布政使黃國材,馬仲英相信面對清廷的援剿大軍,逼上絕路的南寧城,同樣會煥發出當年江陰力抗清軍八十一天的勇氣,同樣會譜寫出中華兒女抗擊侵略者的壯麗詩篇。
就在瓊州軍兵臨南寧的同時,親自駐節茂名的清廷簡親王喇布也收到了南寧急報,說是有從雲南流竄過來的明賊正奔襲南寧。
喇布是簡親王濟度第二子。康熙九年襲爵。吳三桂反覆後,於十三年九月,受命為揚威大將軍,率師駐江寧。
十四年九月,移師江西,鎮南昌,屢遣兵援東鄉,擊鄱陽,破金溪、萬年。
吳軍高得捷、韓大任陷吉安,詔趣進師。喇布奉命駐南昌,竟然不敢出兵,於當年在漯頭山被吳軍擊潰,遂被康熙解職,著他負責清剿兩廣賊寇。
此次圍攻高雷祖澤清部,喇布也是發了狠,原因就是取代他的安親王嶽樂連戰連捷,大清軍僅僅兩年幾乎已經徹底收復雲貴,他若是連區區一個祖澤清都拿不下的,那回京後,豈不是要成為滿洲宗室的笑柄。
好在自去年年底開戰以來,兩廣清軍屢戰屢勝,祖澤清已經退守雷州門戶遂溪,只要拿下遂溪,那無險可守的雷州,根本擋不住大清軍兵鋒。
可他萬萬想不到在個這節骨眼上,廣西居然又鬧出了已經滅亡了快二十年的大明兵,而且還大張旗鼓地揮師南寧。
喇布雖然不甚知兵,但好歹打了這麼多年仗了,知道若是南寧被明軍攻佔,那便可直擊高州,襲擊已方糧道,而大清軍就會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
在無奈之下,喇布只得召在高雷前線的平南王尚之信、兩廣總督金光祖、廣州將軍王永譽、廣東巡撫金俊等人商議應對之策。
“王爺,南寧乃是府城,控扼兩廣,南連高雷,若南寧有失,桂省糜爛,只恐波及高雷戰事,不可不防啊!”
金光祖是漢軍正白旗人,吳三桂初反時,態度曖昧。後為吳三桂任命的廣東巡撫董重民所逐,遂投靠尚之信。
然後尚之信密謀反正,復定兩廣。康熙十六年,密約心腹,殺死叛將雷孚言;逮捕董重民,反正歸清,康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