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9章 采石之戰(六),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午時,在收到楚軍陸師已經重新將翠螺山炮兵陣地部署完畢後,楊延迪所屬水師就開始緩緩向清軍木浮營所在的區域逼來。
發現楚軍水師出動後,清軍水師亦紛紛起航,向楚軍水師行進的方向迎了過來,雖然翠螺山炮臺失守,但萬正色也不是沒有依仗,他的水師有木浮營和攔江鐵索作為依託,加上又是順江方向,也並不過分懼怕楚軍水師,相反,萬正色還想給予楚軍水師一個厲害,好提振因為翠螺山失守跌落計程車氣。
所謂的攔江鐵索就是清軍從木浮城連線至江北的三條鐵索,這些鐵索潛藏在水中,戰船隻要撞上就會被其阻截,再也前進不得,那就會成為清軍船隊的活靶子。
但是要破橫江鐵索也不難,據水師旅遊擊潘學忠所言,只要攻破南岸清軍的木浮營,這攔江鐵鎖便可自斷,或者用灌滿油脂的火把將鐵鏈燒軟,再以利斧砍之,這橫江鐵索亦能破之。
楊延迪思量再三,認為這木浮營反正是要拔除的,況且已方控制了翠螺山,可以壓制清軍船隊,所以採用了第一種方略,當即下令全力進攻清軍在翠螺山腳部置的六座木城。
隨著楊延迪坐船將旗指引的方向,楚軍水師幾乎全軍出動,一百餘艘二號福船,三百多艘海滄船和蒼山船以及鷹船、連環船組成的艦隊鋪滿了江面,浩浩蕩蕩地向當面的清軍迎了過去,紅色的旌旗上面滿是白色的風帆,層層疊疊。翻湧如雲。
萬正色站在座艦的望樓上,望著前方明軍艦隊黑壓壓的駛來,心中也是豪情萬丈,正所謂大丈夫當戰勁敵,他今天便要讓明軍水師看看,在這長江上,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主宰。
清長江水師本是由明弘光朝長江水師改編,一開始所使用的都是明朝的戰船,起初並不強大,吳三桂反覆後,因為吳周軍很快就攻入了湖廣和江西腹地,前鋒甚至飲馬長江,清廷這才加強了長江水師的建設。
至如今,整個長江水師已經擁有大型樓船近兩百艘,唬船、鷹船等戰船六百餘艘,拋去支援南昌前線的五十餘艘樓船,萬正色手中大型戰船的數量並不比楚軍水師少多少。
而且這些樓船都是效彷當年陳漢所建的大船,船上建樓三重,列女牆戰樓,置火炮、檑石、狀如小壘,每一艘樓船都可謂是載有多層武器裝備的移動水上要塞,最底下一層是列矛窗,伸出的長矛猶如刺蝟,可以防止敵人登船作戰;列矛窗上面兩層是開弩窗,弓弩手可以盡情在裡面射擊;最上面兩層則裝備有近十五門火炮,火力上也強於楚軍的二號福船,不過樓船有一個缺點,就是艦首太寬,在水面上行駛卻是比福船笨拙了許多。
楚軍的艦隊進入清軍水師的視野後,清軍船隊的角號聲,木浮營的戰鼓頓時齊齊響起,聲勢驚天動地。
…
號炮聲中,排頭的清軍樓船迅速在江面排成了一字橫列,宛如一堵城牆向楚軍水師壓來,清軍木浮營上的火炮也朝楚軍船隊開始了第一輪的試射,楚軍方面,部署在翠螺山上的火炮也開始轟鳴,他們的目標正是橫亙在江面上的清軍樓船佇列。
一時間江面上炮聲大作,到處多是往來呼嘯的炮子,到處又都是炮子落水激起的水柱。
因為有翠螺山炮火的支援,楚軍艦隊卻分兩成艦隊,水師旅遊擊潘學忠親率三十艘二號福船和六十餘艘各色小艦脫離大隊,在行進中突然轉向,直奔木浮營方向,所有的火炮都已填裝好,所有火銃也都塞緊了彈藥,投擲石灰彈的投石機也準備完畢,只待前方的木浮營進入火炮的射程就要全面開火。
楚軍主攻木浮營,萬正色也有預判,因為只要木城一破,那所謂的攔江鐵索就是一個笑話,故爾也分出一股船隊向南岸靠攏過來,然而楚軍部署在翠螺山的重炮卻有效地阻截了清軍的船隊,雖然這個時代火炮的命中率不高,但架不住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