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2章 嶺南雙忠,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快跑……!”
宜興不過是個縣治,又地處江南太平之地,城內的巡防兵加上三班衙役不過一百餘人,明軍兵臨城下後,城內的官員和衙役早就亂了方寸,現在百姓又暴起發難,這更讓那些守門的清兵害怕了。
盧震剛剛帶人過了下馬坊,宜興東門的清軍就嚇的一鬨而散,有好幾個有眼色地甚至當場扔掉了頭上的帽子,跟著百姓一起開啟了宜興東門。
清剿完宜興清軍後,馬仲英並沒有逗留多久,在將宜興縣事和已經駭的人事不知的蔡司沾交給了盧震處理,自己統領大隊直奔常州治所武進方向。
風聞明軍攻入江南,而且直奔武進而來,常州知府趙祿星大驚失色,連忙召府丞張萬壽、武進知縣劉濤等人商議應對之策。
張萬壽和劉濤二人和蔡司沾一樣,對貪汙索賄、熘須拍馬、敲詐勒索,這些坑害百姓的勾當是無一不精,哪裡知道如何應付正向武進進兵的賊寇,只在那不停地喃喃自語,說什麼長毛賊寇怎地都打到常州來了?這可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看到張萬壽和劉濤比自己還要不堪,趙祿星氣的只想罵娘,他現在是進退兩難,守吧!趙知府可不認為就憑他能打的過驍勇善戰的長毛賊,逃吧,他又不敢,因為常州是江寧的門戶,若武進失陷,明軍便能直驅句容,然後進逼江寧。
問計不果後,趙祿星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一邊緊急派人向江寧報急,又讓自己大兒子趙良臣帶著全家老小和金銀細軟,先行離開常州,好躲避明軍的兵鋒。
趙知府想的很清楚,這常州城守肯定守不住了,而他這個知府又有守土之職,既然不能逃,那隻能和常州共存亡了,但他不能坑了自己的老婆兒子,要知道那明朝的楚國公在北伐之前就發下檄文,不投者那可是要誅殺九族的。
常州府的官員惶惶不可終日之時,城內計程車紳卻是歡欣鼓舞,雖說大明已經亡了二十年,若是從弘光朝算的話,差不多都快有四十年了,但他們都曾聽家裡的老人說起過江南士紳在明朝時期的輝煌,更知道朱家皇帝主政的時候,士紳階層不光不需要納糧,那些地方上的官員還得尊稱他們一聲老爺。
一想到這兩年因為清欠遭過的罪,這些士紳在確認了明軍已經攻入常州府境內的訊息後,在第一時間便開始奔走串聯。
那些個縣裡的捕快、衙差也知道明軍快來了,為了身家性命,也一個個裝作沒看見,對那些走家竄戶計程車紳視而不見,更無一人至知府衙門報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武進城東十里左右的藤花館這會更是坐滿了來訪計程車紳,他們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拜訪寄居在此的永曆朝錦衣衛指揮僉事陳恭尹和中秘書屈大均。
陳恭尹字元孝,初號半峰,晚號獨漉子,又號羅浮布衣,廣東順德,抗清志士陳邦彥之子,清軍陷廣州,其父陳邦彥舉兵抗清,兵敗被俘,被清軍寸磔於市,全家除陳恭尹僥倖逃走外,均同時遇難。陳恭尹逃至昆明後泣陳其父為國殉難情狀,永曆帝授以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之職,後一直在兩廣聯絡抗清武裝,直至昆明陷落,永曆天子為吳三桂絞殺後,才潛回老家,不問世事。
吳三桂反覆後,陳恭尹又看到了恢復的希望,遂又潛至廣州,力勸尚可喜父子叛清,後被告發,不得不逃奔江南,躲到了好友惲壽平的別院藤花館來。
屈大均,又名邵隆,號非池先生,字騷餘,又字翁山、介子,號菜圃,廣東番禺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屈大均畢身致力於抗清運動。
永曆三年,屈大均參加其師陳邦彥以及陳子壯、張家玉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