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9章 浙東英烈,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明山又名句餘山,位於寧波府西部的餘姚縣、鄞縣西南和奉化一帶,以及嵊州的東部,呈西北至東南走向,主峰四明山位於嵊州境內,東北段約一百餘丈,西南段約兩百五十丈。因其大俞山峰頂有個四窗巖,日月星光可透過四個石窗洞照射進去,故稱“四明山”。
據《剡錄.山水志》所載,四明山方圓八百里,東為驚浪之山、西拒奔牛之襲、南成驅羊之勢、北起走蛇之峭,形勢極其險要。
清軍南下以來,四明山就因其特有的地理因素成為了浙東抗清武裝基地,從弘光元年到永曆三十六年這近四十年的時間內,在四明山起事的義軍就有一百餘次,其中最有名的有蕭山的石仲芳、會稽的王化龍、陳天樞、台山的俞國望、奉化的吳奎明、袁應彪,此外還有兵部尚書張煌言和王詡、王江兄弟先後在大嵐山立寨,並積極參與了延平王鄭成功北伐南都之戰。
鄭成功敗走金廈後,四明山抗清武裝遭到了清軍血腥的鎮壓,各地義軍死傷慘重,不得不潛藏至深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吳三桂反覆後,四明山再度成為了東南抗清武裝的根據地,結寨抗清的義軍多如牛毛,天地會浙江分舵的駐地也設在魚龍混雜的四明山一帶。
雖然最近幾年耿精忠敗亡,明鄭水師退守東番,但由於兩廣戰事懸而未決,清廷一時也無暇顧及四明山區的抗清武裝。
天地浩劫朝廷傾,
韃虜滅絕漢衣冠。
血染九州族莫望,
隱埋天廟忍時光。
“韃虜肆虐中原,東番鄭氏卻因為權柄之爭,兄弟鬩於牆,安能不敗乎?也不知兩廣明軍如今戰況如何?……唉!”
大嵐山老君觀前,天地會總舵主陳文佳巍然遠望,任憑漫天的雨雪打在洗的發白的道袍上,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旌旗猶不見,二十餘年的抗清生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從沒有擊垮他的意志,可是東番宮變的訊息傳到浙東後,他第一次生出了無力的感覺。
陳文佳,字瑞德,號天道,弘光元年出生,自幼隨父母在浙江抗清,妻李雲英,道教華山天女派掌門,此前明鄭軍攻入福建後,他曾受明鄭冊封為漢留營指揮使,明鄭軍退回東番後,陳文佳遂率領本部兵馬轉入大嵐山,組建天地會,並以天父地母、反清復明為口號,聚眾數千人,以大嵐山為根據地,進行抗清活動,自己則化名天道真人在老君觀講學,以便於吸納心懷故明的民間義士。
“總舵主,鄭氏內鬥又何止這一次,再說了不管是鄭克臧還是鄭克塽當權,還不是馮錫範和劉國軒做主,有他二人在,清廷斷不會有機可趁的,到是咱們這邊,也不知怎麼回事,自去年以來,餘姚的官軍便放鬆了對咱們的征剿,前幾日我還和胡兄弟去城裡走了一趟,順便看望了一下黃老先生。”
隨侍在陳文佳身後的是天地會浙江分舵舵主朱兆奇,和陳文佳不同,他本是明朝宗室之後,當年鄭成功退守金廈後,他卻不願意躲到海島上去,甚至直言,胡虜亂我中華,我朱家子孫若不身先士卒,天下又有何人願意反清復明。
二十年的抗清生涯,讓出身高貴的朱兆奇早已沒有了明朝宗室的貴氣,反而是一副老農的打扮,談吐間滿是市井之氣。
陳文佳蹙眉道:“我師父身體如何?上次聽說滿清狗皇帝又下旨令他至京師修撰《明史》,若他再不去的話,只怕又有牢獄之災。”
“黃老先生身體還算硬朗,依他的性子,又怎麼會替韃子朝廷做事,依舊是稱病推諉,不過說起來也奇怪,總督府派來的官差竟沒有過分相逼,還令城內的郎中替老先生開了個方子,說是要回去向上頭交待,兄弟我就不明白了,趙國祚那個狗漢奸居然就這麼放過了老先生。”
這次回話的是嵊縣抗清領袖胡雙奇,也就是朱兆奇口中所說的胡兄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