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6章 整合水師,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之將亂,必有妖孽,外有強敵,內部紛爭不斷,鄭氏安能不敗?馬三德你可知咱們現在有多少水師戰船?”
再一次翻閱了郭泰捷送來的書信後,馬仲英也扼腕長嘆,鄭成功縱然有千般不是,比如不肯和李定國約兵共破廣州,比如在南都城下頓兵兩個月,但不可否認他依舊是明末漢人的嵴梁,鄭經雖然鼠目寸光,但在他任上,明鄭軍還是一次又一次攻入閩粵腹地,用鮮血和刀劍向韃虜展示著漢人的決心,他們無愧於大明,無愧於天下漢人。
“大帥,我瓊州軍水師時下共有一號福船八艘、二號福船二十三艘,六百料蓋倫戰船五艘,三百料蓋倫戰船八艘,八百料武裝商船三艘,其餘各類小型戰船百餘艘,陳宗昱他們至呂宋採購戰船,想來最近就能回返,只是不知道能帶回多少。”
“龍門島水師方面,有一號福船二十五艘、二號福船三十艘,不過陳上川將軍好像也正在返回瓊州的途中,他那邊也有二十餘艘一號福船,三十餘艘二號福船,也就是說楊總鎮手中的大型海船有一百餘艘,和咱們的加起來差不多隻有一百五十艘左右。”
作為瓊州軍內衛統領,馬三德的任務可不僅僅是護衛馬仲英的安全,他還署軍情司的職司,對內外軍務可謂是瞭如指掌。
“太少了,明鄭水師的大型海船有四百餘艘,福建那邊清軍的也有三百餘艘,而且這兩家的海上力量都以一號福船為主。
此前若不是明鄭水師壓著清軍水師,說不定嶽樂早就抽調福建水師南下兩廣了,現在鄭經身死,二子奪位,人心浮動,本帥恐怕清軍隨時可能進取東番,一旦明鄭軍方面敗亡,我軍海上的優勢便蕩然無存,所以市舶司方面打造戰船事不能落下,稍後你替本帥把楊帥和黃副帥請到府衙來,本帥要和他們協商合軍之事。”
瓊州軍攻入廣西后,雖然和龍門島水師配合默契,但並不是統屬關係,如今情勢有變,合併是刻不容緩的事了,馬仲英也相信能說服志在恢復的楊延迪會同意此事。
“喏……大帥還有一事,前幾天市舶司大使郭紹遣人報信,說有工匠採用煙燻烘乾的辦法,生產出來的木料和自然陰乾的木料區別並不大,而這種工藝卻大大提高了造船的速度,只不過您這段時間一直忙於制定北伐方略,末將一時還沒來的及向您稟報。”
馬仲英疑惑地問道:“煙燻烘乾?”
馬三德道:“不錯,咱們之所以採用陰乾的辦法制作可以造船的木料,就是為了防止溫度過高破壞了木料的結構,從而影響戰船的使用壽命,而煙燻的辦法,主要是依靠燒炭所出的煙霧的溫度烘乾木料的水分,郭大使現在正命人用水車製作排風裝置,這種工藝如果成型的話,木料的乾燥進度應該會大大提高。”
“賞,重重地賞,你派人告訴郭紹,除了賞銀外,還要給他安排個職司,要把這個工匠樹立為一個標杆,以提高工匠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馬仲英大喜,不管這種煙燻烘乾的方法會不會提高木料烘乾的進度,但這都代表著華夏民族的一種創新精神,值得馬仲英對這個工匠從重表彰,他就是要藉此事告訴瓊州軍治下的百姓,無論是工匠還是士兵,只要你有能力,你就能得到晉升。
自古以來,生活在華夏土地上的漢人就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碾壓著這個世界上的任何種族。
雖然五胡亂華、金蒙入關,一次又一次阻礙過華夏民族的發展程序,但是華夏人民在每一次大亂之後,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了起來,依靠著他們的創新精神令華夏始終屹立在世界的領先水平。
翻開歐洲人的記載,還能看到很多明朝先進的描述,比如明朝有免費的養濟院,明朝的衛生管理制度很健全等等,說明大明不僅在科技水平上,在社會文明水平上在當時也首屈一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