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1章 武昌、岳陽,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比於九江、安慶,長江防線中最關鍵的一點便是武昌,不過嶽樂對武昌防線並不擔憂,因為早在清軍退入贛州時,他就飛書新任湖廣總督董衛國,著其儘快加強武昌城防,並分兵駐守武昌對面的漢陽和漢口兩座重鎮,以為掎角之勢。
董衛國是漢軍正白旗人,初授左領,累官秘書院學士,順治十八年,擢山西巡撫,康熙四年,升工部尚書,十三年改調兵部,隨後從師南征,先後參與了平定江西和湖廣的戰事,康熙二十年,因和湖廣總督蔡毓榮不和,康熙遂令其為貴州總督,蔡毓榮陣喪後,又改任湖廣總督。
董衛國雖久經戰陣,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悍將,但湖廣兵都折在了兩廣,面對為周逆軍和長毛賊寇的兩面夾擊,董衛國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得一邊飛書從四川增援湖廣的雲貴總督趙良棟,請其儘快東下,一邊抽調嶽州、承天、鄖陽境內的巡防兵轉入武昌。
然而楚軍的進展速度實在太快了,至八月中旬,楚軍兵鋒已至岳陽,距離武昌也僅僅只有一步之遙了。
幸運的是,雲貴總督趙良棟總算及時抵達了武昌,另一路赴援軍馬也在廣西提督王秀清和寧夏提督孫思克的指揮下轉入了武昌境內。
趙良棟手中有三萬六千兵,王秀清和孫思克手上亦有八千兵,董衛國又東拼西湊了七千餘湖廣巡防兵,再加上武昌水營下轄水師,武昌城的清軍總兵力已然暴漲到五萬五千餘人。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正所謂兵為將之膽,手中有了兵,董衛國的腰桿子一下子就硬了起來,在王秀清和孫思克二人率軍進城後,就提出了出兵增援岳陽的建議。
董衛國要增援岳陽也是有其原因的,康熙十三年,吳三桂麾下部將吳應麒攻佔嶽州。此後,吳三桂就以常德、長沙、嶽州、湘潭、衡州為據點,又以長沙、嶽州為戰略重點,派駐七萬大軍,虎視武昌。
岳陽位於湘南東北部,北隔長江,與武昌隔江相望,地理位置極重。佔據嶽州之後,吳三桂一方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了。對於吳三桂來說,可以將嶽州作為基礎,以此向江北進兵。反過來,吳三桂也可以守住嶽州,從而和大清朝分庭抗禮,這也是大清為什麼非要和吳三桂在湖廣死磕的原因。
如今偽周逆軍和長毛賊寇分兵大掠湖廣,其形勢和當年吳三桂攻入湖廣時幾乎一模一樣,因此董衛國就想搶佔岳陽,好控制這個連線洞庭湖的戰略要點。
“根據馬逆的檄文,這次偽明軍北伐,足足動用了七十萬人,我武昌攏共只有五萬餘兵馬,雖然有水師助戰,本將只怕還是寡不敵眾啊!”
聞得董衛國要出兵岳陽,寧夏提督孫思克的腦子裡就浮現出了當日廣州西城的那一幕,一想到長毛賊寇手中那威力巨大的震天雷,孫提督就提不起哪怕半點出城迎敵的心思。
“董總督,安親王給本督的軍令是守住武昌一線,並不是增援嶽州,如今賊勢浩大,嶽西、承天以及荊州都鬧出了逆軍,岳陽更是被賊寇圍的水洩不通,我軍若是再遭敗績,本督只恐墮了我軍銳氣。”
趙良棟也不同意增援岳陽,他倒不是怕了偽周逆軍,而是怕了從廣西進來的長毛賊寇,安親王爺和安遠大將軍都敗在賊寇手上,本督出戰,豈不是自尋死路?
“你們……孫督、趙督,若岳陽有失,偽周逆軍和長毛賊寇便能直驅武昌城下,據斥候訊息,光是承天這一路的逆軍就不下十萬,二位可有把握守住武昌?”
見孫思克和趙良棟一口咬定不肯出戰,董衛國氣的牙關緊咬,可他卻無可奈何,因為孫思克和趙良棟的官職並不比他低,而且又是地地道道的客軍,可不是他能隨便指揮的,為了確保岳陽這個要點,他只能委屈求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