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章 拜訪水鏡先生,三國之我是劉皇叔,明末逐鹿,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月英看著劉儼這模樣,也是苦笑不得,只得追上去,把水袋遞給他。

“知道的知道你是來拜訪賢士,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來學種地的呢。”

“我本就是農民,學種地也沒有什麼不妥嘛。”劉儼大笑一聲,放聲高歌而起。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聽著劉儼那洪亮灑脫的歌聲,丁奉廖化幾個大老粗,只是覺得悅耳動聽,黃月英和甘述倒是一臉平靜,因為他們不止聽過一次。

只有第一次聽到歌聲的司馬芝,一臉震驚的撫掌讚道:“此歌大氣磅礴,蘊含人生哲理,實在是難得的一篇傳世篇章啊!”

與司馬芝有此共鳴之人,自然還有田間耕作的司馬徽。

此刻正在不遠山谷田間除草的司馬徽,一開始聽到有人歌唱,也沒有當回事。

當劉儼反覆唱到第三遍的時候,司馬徽早已經入迷,朗聲連連稱讚道:“好,很好,非常好……”

“老頭子,又發什麼瘋魔。”田間另一頭的司馬徽妻子,聽到司馬徽站在那裡叫好,拎起手中拔起來的一把霸草,便扔了過去。

“你個老太婆,這是做甚嘛。”身穿粗布短褂,頭戴草帽的司馬徽,雖然已經年過六十歲,但精神矍鑠,紅光滿面,絲毫沒有半點老態。

出身潁川名門的司馬徽,漢末大亂之後,避居在荊州多年,與龐德公乃是莫逆之交。

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能力,故受到世人的敬重。

劉表曾經多次徵聘他出仕,都被他婉拒,甘於清貧,悠然自得,耕種為生,就是他一貫的堅持。

司馬徽平生最推崇的後輩,就是鳳雛龐統,二人初見見面之時,盛氣凌人的龐統,曾經笑話司馬徽,甘於平凡是自甘墮落。

司馬徽則爽朗的回答道:“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卻不擔心會迷路嗎?”

這話看似樸實無華,卻一針見血的指出龐統性格的缺陷。

歷史上龐統死於落鳳坡,就是性子太急,急於立功的表現。

“唱歌的後生是誰,看你不像是村郭之人?”

劉儼一路高歌,自然不是他閒的無聊,而是他知道,自己這首高歌唱起來,只要司馬徽在這片田間,必然會被自己歌聲所吸引。

劉儼舉目看向田間,看到頭戴草帽,站在田間的司馬徽,不由會心的笑了起來。

“這稻禾長勢萎靡,稻稈細小,葉子枯黃,肥料不足,已經開始長蟲咯。”

劉儼答非所問,而是看著田間的稻禾,搖了搖頭道:“我看金秋收成,兩季稻穀割下來,畝產三石五斗頂天咯!”

“呀,你這後生還是個種地行家啊,說的真是準哩。”司馬伕人在田間聞言,頓時點點頭誇讚,劉儼說的準確。

“老夫人過獎了,我也就是種了幾畝薄田,積累了一些經驗,一季畝產三石四石還是有把握的。”

劉儼口中的一季,自然是指水稻一年種兩季,這樣算起來兩季畝產至少就是六石。

“你這後生,盡說大話,老夫種地大半輩子,畝產五石見過,但要說六石甚至七石畝產,完全就是胡說八道。”

司馬徽種植的稻田,說起來在這一片已經是長勢不錯的了,畝產每年都有三石以上。

甚至遇上好年景,畝產四石也不是問題。

但正如他所說,畝產六石的水田,他活了六十多年,當真是見所未見。

“哈哈,老丈不信,不妨去夏口親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腳踏破星空

獨孤柳

東京少年不相信愛情

小雨任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