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招攬賢才為用,三國之我是劉皇叔,明末逐鹿,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禧沒有想到,劉儼聽到自己舉薦的人,劉儼問都不問,便欣然接受,這份信任,自是讓他感動。
“此人是潁川人,複姓邯鄲淳,字子叔,曾在劉荊州帳下擔任門客,但因為不被重用。”
“現舉家居住在南漳城外的漳水鄉,靠教書為生,也就是勉強度日。”
“但此人學冠五車,乃是陽翟名士,若主公能夠聘請他出任夏口義學山長(校長),必然可以培養出一批可用之才。”
說實在的,劉儼前世確實挺喜歡三國故事的,比如民間傳說的蜀國五虎上將,魏國五子良將,東吳四大都督,十二虎臣,他都能夠如數家珍。
但眼前的隗禧、還有隗禧口中的名士邯鄲淳,他是真沒聽過。
劉儼前世沒聽過這些人,並不代表這些人沒有真才實學,事實證明眼前的隗禧,即便出任州郡牧守,也絕對綽綽有餘。
一夜的秉燭夜談,隗禧的人生經歷,還有他的知識,見識都讓劉儼,對這個時代底層社會,有了一個更清晰的治理觀念。
“那還等什麼,即可出發,如此大賢,吾自當親自拜訪啊。”興奮的劉儼,絲毫不顧此刻的天色剛剛擦亮,而他還一夜沒睡。
“夫君,你呀,忒心急了吧,你一夜沒睡就算了,還讓先是作陪,是不是太不禮貌呢?”
但下一刻,黃月英端著一盆魚湯,一臉苦笑的走了進來。
“先生莫怪,玄之他這個人,忙起來就沒黑沒夜的,以後到了子夜,事情沒有處理,你就下值回家休息去,千萬不要聽玄之的。”
黃月英放下魚湯,一邊給劉儼盛湯,一邊說道。
“主母教誨,僕記下了。”面對黃月英的親切和善,隗禧充滿敬佩的低頭拱手應道。
“好香,呀,天都亮了嗎?”這會聞到香味的伊籍,睜開雙目看了眼船艙外,驚訝之餘,接過黃月英遞來的魚湯。
連忙躬身低頭雙手接過,由衷的道:“黃夫人品性高潔,這是明公的福氣啊。”
“喝湯,喝完之後休息一個時辰,咱們再去漳水鄉。”劉儼端起魚湯,笑道:“這就是天作之合,佳偶天成。”
面對劉儼的得意神情,黃月英嬌嗔一聲,白了劉儼一眼,但臉上的笑容,卻出賣了她的美麗心情。
睡了一個囫圇覺,劉儼便下令船隻起航,在隗禧的引領下,來到漳水鄉,並見到了邯鄲淳。
讓劉儼想不到的是,邯鄲淳竟然是一個古稀之年的老翁,現年已經七十一歲。
七十歲的年齡,這在三國絕對是高壽,而別看他年過古稀,可他卻精神矍鑠,紅光滿面,看起來清瘦清瘦,走起路卻絲毫不亞於壯年。
五十歲的伊籍與之一比,身體狀況明顯要稍遜一籌。
事實上這位老爺子,最後活了近九十歲。
邯鄲淳的書法造詣很高,又精通六經,尤善禮記,但隨著漢末戰亂,他與隗禧一樣,流落荊州,但因為他擅長的都是文學書法,所以並不得劉表重視。
只得帶著家人,寄居在這漳水河畔,靠著教書育人,和一些弟子接濟生活。
面對劉儼的招攬,邯鄲淳看了眼家徒四壁的茅屋,以及膝下嗷嗷待哺的幾個孫兒孫女,他攤了攤手,很灑脫的笑道。
“某別無所求,家中十三口,求三間房屋,能夠吃飽穿暖,老夫就跟你走。”
邯鄲的老伴雖然早已經逝世,兩個女兒早已經嫁人,因為中原戰亂,杳無音信。
但身邊卻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也已經四十多歲,小兒子也三十多歲,各自已經成家,都養育了幾個兒女。
邯鄲淳雖然是個文學書法大家,兩個兒子水平雖然沒有他那麼高,但也精通文墨,可惜現在是個亂世,他們這些流亡文人,又豈能受到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