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共同選擇的戰場,三國之我是劉皇叔,明末逐鹿,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對魯肅的挑釁,龐統一搖手中的麈尾扇,淡然笑道:“我視曹賊八十萬大軍如草芥,有何懼哉?”
“退一步來講,我主就算歸順那曹阿瞞,也不失封候拜將,位列九卿之位。再不濟,我們也可以護送大公子,前往交州投奔蒼梧太守吳巨。”
“畢竟吳巨乃是劉荊州故交,又是劉荊州昔日舉薦任命的太守。”
“反倒是你們吳候,父兄三代,與曹操矛盾由來已久,如今曹賊八十萬大軍南征,荊州已經沒有敵手,那麼他的下一步,明眼人都知道,就是你們江東了。”
“魯子敬,不知我所言有沒有道理呢?”
表對龐統的咄咄逼人,魯肅一時也不知道如何接話。
但是他今天來,可不是逼迫劉儼投降曹操,或者勸說劉儼逃跑的。
要知道江夏與江東比鄰而居,江夏一旦淪陷,江東的廬江、豫章就暴露在曹操大軍之下。
以現在江東的實力,要單獨抗曹,同樣也是力有未逮。
江夏雖然實力不強,但至少可以拖住曹操一陣,這樣江東也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和財力,與曹操決一死戰不是。
倘若劉儼和劉琦不戰而降,江東不但失去江夏這塊戰略要地,還會對江東的軍心士氣,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到了這個時候,魯肅也不敢再試探劉儼心意,只得拱手向劉儼拜道:“明公,士元先生之言差矣。”
“這個時候無論是投降,還是去投奔吳巨,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你想想劉琮已經代表荊州投降,以明公現在的身份地位,去投奔曹操,不過是形勢所迫而已,又豈會獲得曹操的認可呢?”
“但有一點,士元先生說的沒錯,我主確實不能投降曹操,為此我才匆匆而來,就是希望明公,能夠與我主聯合抗曹。”
“實不瞞明公,我主在鄱陽湖有三萬水師精兵,吳郡也有五萬強兵,加上各郡駐軍,兵力不下十五萬。”
“雖然要防備合淝的曹軍,但抽調八萬大軍,進駐尋陽,與明公共抗曹操,還是能行的。”
“再說,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但據我們的探子所報,曹操從許昌出發之時,各軍人馬不過三十萬,即便收攏了荊州劉表的軍隊,也絕對不會超過四十萬。”
“而據我所知,明公手中的兵馬不下三萬人馬,加上我主八萬大軍,兩軍十一萬大軍,對陣曹操四十萬大軍。”
“雖然兵力依舊有些懸殊,但卻未嘗不可一戰,曹操北軍多是馬步騎兵,不善於水戰,而你我兩軍,皆是水師為主,大江之上,如履平地。”
“只要揚長避短,採取水戰之法,定可一戰而勝之。”
“哈哈……”主位之上的劉儼,朗聲大笑而起,對看向龐統和徐庶問道:“士元、元直,你們以為子敬所言如何?”
“魯子敬智略超群,陽光獨到,真大才也。”徐庶由衷的敬服道。
龐統也拱手道:“子敬先生忠烈,思度弘遠,實有過人之處。”
“既然吳候有會盟之意,我願親自走一趟江東,替主公表明態度,雙方共結盟好。”
“子敬先生,不知你以為如此安排,是否妥當?”劉儼看向魯肅,和藹的詢問道。
“如此自是再好不過。”魯肅點頭之餘,遲疑的問道:“只是,曹操大軍正在備戰東侵,不知道明公以為,你我兩軍在哪裡駐軍為宜,亦或者說在哪裡攔截敵軍為好。”
“我大軍不日將移駐樊口,樊口乃長江口,水面開闊平穩,利於水師列陣移動。”
“吳候大軍可駐紮尋陽江口,兩軍南北呼應,聲勢一起,曹操必然會有警惕。”
“我這就派一軍,屯駐三江口,曹操大軍從江陵順江而下,為破我三江口屯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