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章 從死神手中搶人,三國之我是劉皇叔,明末逐鹿,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吾師尊,不過是一些皮毛罷了。”劉儼自謙的一笑,隨即把他師承華佗一脈說了出來。

實際上這個時候,神醫華佗的名聲,在中原一帶,早已經聲名大噪,即便在荊揚二州,也是頗有聲名。

“不想明公竟是華神醫門下弟子,是某有眼不識泰山矣。”太史亨本就被劉儼精湛的醫術所折服,這會雖然仍然擔憂著昏迷不醒的父親。

但卻對劉儼充滿信心,也堅信父親定可闖過這一關。

太史亨很小的時候,母親早逝,他一直跟著太史慈在軍中長大,父子二人感情深厚。

太史慈他從小就十分嚴格,就是希望他能夠繼承家業,光耀太史家的門楣。

故太史亨雖然年輕,卻從小養成堅韌的性格,信守承諾,更是太史家的家風。

要知道早年太史慈避禍遼東時期,老母尚在東萊老家,因為經常得到北海相孔融的接濟。

太史慈返家之時,正好遇上黃巾叛軍圍攻北海,太史慈單槍匹馬前往救援,就是為了回報孔融救濟老母之恩。

幾次往來賊軍之中,為孔融報信,並引來當時的平原劉備援助,從而解了北海之圍。

事後,太史慈攜老母親投奔揚州刺史劉繇帳下,蹉跎多年不被重用。

可即便是在劉繇戰敗逃跑之後,太史慈也不離不棄,始終忠心耿耿。

直至與孫策相遇,二人一場血戰,被孫策義氣折服,而效力與帳下。

可惜的是,孫策英年早逝,太史慈最終在建昌都尉任上,足足呆了七年之久,直至病死任上,再無所作為。

“元復,不必客氣,今後你我袍澤也。”劉儼擺手一笑,表達了自己對其父子二人的禮敬之意。

太史慈的建昌都尉是孫策封的,而太史亨如今身上並沒有官職,只是作為太史慈的親衛,跟在太史慈身旁學習戰陣統兵之道。

“承蒙明公厚恩,某必當誓死相報。”太史亨躬身一拜,表面了他的態度與立場,雖然太史亨沒有喊劉儼主公。

但在他的心中,卻依舊把劉儼認作了主公,之所以沒有喊主公,自是因為他在等待父親脫離危險的那一刻。

不久,甘寧率軍平定城中戰事,與徐庶趕到城門哨所。

“主公,俘虜一千五百敵軍,如何處置?”徐庶請示道。

“元復,你怎麼看?”劉儼並沒有急著回答,而是看向太史亨。

太史亨稍作沉吟,開口說:”“於公來說,明公對敗軍俘虜如何處置都不為過,於私某與這些士卒曾為袍澤,自是希望明公可以從輕處置。”

“那這批士卒,就交由元復處置,去留皆由你定奪。”

劉儼想要收服太史亨為自己所用,自然需要給予恩澤,也要讓他看到自己的胸襟氣魄。

太史亨一愣,有些不敢相信,劉儼竟然對自己如此深信不疑。

“明公心胸如海,讓某折服。”太史亨拱手一拜,說:“吾父就勞煩明公照顧,某這就去說服眾人,歸順明公麾下。”

“興霸,帶元復前往營地。”劉儼欣然,讓甘寧領太史亨而去。

“此子仁孝,大義守節,不失為可造之才。”徐庶看著離去的太史亨,頷首稱讚道。

“還需歷練一二,方堪重用。”劉儼點點頭,太史亨的表現,總體還不錯,但比起其父太史慈來說,顯然相差甚遠。

說來也是奇怪,年齡相當的甘寧、太史慈二人,都是江東虎將,但膝下子女,卻都有所不如。

說句虎父犬子或許有些過於貶低,但事實相比起父輩,兩家人的後代,確實相差甚遠。

“主公,那太史慈乃江東名將,即便主公救下他性命,只怕此人也未必肯投效啊。”

徐庶這會早已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腳踏破星空

獨孤柳

東京少年不相信愛情

小雨任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