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章 大義滅親,初唐小閒人,子率以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謠言持續發酵,當這股風吹到整個大唐的時候,下場罵李讓的人便越來越多。
一開始,只是百姓們在罵,慢慢的,各地方的官吏也開始逐漸下場。
每日都有雪花一般的摺子被一騎騎快馬送到長安。
要說罵得最狠的,自然是大唐各地的書生士子。
尤其以山東河北之地計程車子罵得最兇。
據說山東與河北河南之地計程車子,已經開始大規模聚集,準備前往長安覲見陛下,替陛下分說袒護李讓一事的利與弊。
當然,這些士子究竟是自發如此,還是有心人在背後推動,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要知道此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可不止李讓這個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徒,還有隴西李氏和博陵崔氏。
崔氏與李氏作為千年簪纓世家,一向以耕讀傳家忠君體國重視孝道來自我標榜。
但兩家人結合的血脈,卻生出來一個不敬祖宗殺害尊長的不肖子孫。
百姓們罵得最兇的當然是李讓,但崔氏與李氏也被冠上了教子無方的名聲。
李讓的存在,相當於在兩家人用千百年經營出來的清名之上,打上了一個永遠難以洗刷的汙點。
世家門閥雖然是利益共同體,但也不是鐵板一塊。
崔氏與李氏爆出如此醜事,其他氏族表面上聲援,但暗中落井下石者也不在少數。
但奇怪的是,對於這件事情,李世民這個當皇帝的卻始終未曾發表任何意見。
此次李讓並非只是殺一個人那麼簡單。
他殺的是他自己的孃舅,這是大不孝。
孝這個字,是大唐維持統治的根本所在。
李讓此舉無異於是在消耗大唐的立國之本。
所以李世民始終不做回應的冷處理方式,也切切實實的寒了許多忠臣孝子的心。
而李讓這個處在漩渦中心的正主,更是憑空失蹤了一樣,已經連續半個月未曾在長安或者太平村露面。
李世民裝聾作啞,正主李讓失蹤。
民間難免議論紛紛,有人猜測陛下這是鐵了心要袒護李讓這個大唐新貴,也有人說李讓被罵得已經逃出長安境內避難。
終於,在流言喧囂了足足半個月之後,隴西李氏和博陵崔氏出面了。
兩家聯合發表了一個宣告。
先是對天下百姓表現出誠懇的認錯態度,承認了他們教子無方的過錯。
隨後宣佈了對於李讓的處理方式。
隴西李氏將李讓的父親李欽逐出族譜,博陵崔氏也將李讓的母親崔婕也逐出了族譜。
並對外宣佈,兩家永遠不予承認李讓為李氏與崔氏子孫。
同時,兩家聯合將一份狀告李讓殺害孃舅的狀紙送到了雍州府,要求雍州府依照國法,將李讓緝拿歸案。
而雍州府衙也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收下了崔氏聯合李氏送過來的狀紙。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百姓的罵聲繼續,李讓依舊躲在皇宮養傷。
唯一不同的是,罵崔氏和李氏的聲音,在兩家的聯合宣告告示天下之後,就變成了大義滅親的讚揚聲。
“嘖嘖,好一個大義滅親!”
甘露殿內,李世民和李讓相對而坐,中間的案几上擺放著一張檄文。
檄文上的內容,赫然正是崔氏與李氏聯合發表將李讓一家三口逐出家族,並追究其殺害孃舅的宣告。
聽著李世民語氣裡的揶揄之色,李讓並無半分心緒波動。
李氏和崔氏的檄文,在李讓看來,就是一張用來擦屁股都嫌硬的廢紙而已。
且不說崔氏與李氏並未養育過李讓,更沒有教導過李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