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8章 道德淪喪,初唐小閒人,子率以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讓的吐蕃威脅論一出,一眾老將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因為他們突然發現,李讓說的事情,竟然真的有那麼點道理。
一直以來,他們的目光都是放在大唐北方的草原之上,但現在佔據草原的陰雲東突厥已經成了過眼雲煙,草原更是已經成了大唐的後花園。
東突厥沒了,在他們看來,還能對大唐造成威脅的也就逃到西域以北的西突厥,以及漢人的世仇高句麗。
由鐵勒九姓建立的薛延陀,也算勉強能讓大唐正眼看待。
至於其他的,包括大唐即將出兵攻打吐谷渾,在大多數唐人眼中,其實都不能算是對手。
畢竟,吐谷渾無非也就是在邊境上猥猥瑣瑣的搶劫一下商隊,偶爾出兵襲擾一下幾乎沒有人的河州與涼州等地,對大唐並沒有太大的威脅。
這次大唐決定出兵吐谷渾,與其說是吐谷渾侵擾涼州對大唐造成了損失,不如說是因為他們不聽話,讓李世民覺得顏面受損了。
而吐蕃,在他們眼中更是跟小透明一樣。
畢竟高原上氣候惡劣人口稀少,能種糧食的地方也極其有限,再加上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盤散沙,沒有對中原王朝造成過威脅的先例,這樣一個小透明的國家,實在很難讓他們重視得起來。
但現在不一樣了,經過李讓的一番解說,老將們已經充分了解了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
高原上環境惡劣,其實就代表著民風彪悍,不彪悍的人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也活不下去。
而在中原國度,民風彪悍這四個字,基本上就與好戰好鬥畫等號。
以關中府兵舉例子,秦,漢,唐,三朝精銳俱出關中。
為什麼?
便是因為關中自古以來非中原腹心,而是靠近西北邊疆,導致關中民風彪悍。
當然,如果高原上只是民風彪悍的話,倒也還不值得老將們重視,高原人戰鬥力再強,無非也就是一盤散沙。
真正讓他們感到有些難辦的,還是李讓說的那位剛剛統一了高原的年輕贊普,如果李讓說的是真的,那位年輕贊普才十六歲便有如此魄力,他們就不得不認真起來了。
一眾老將基本上都是大唐起家的班底,他們實在太瞭解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能讓一支成建制的軍隊爆發出多大的戰鬥力了。
別的不說,李二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那擺著。
大唐發展到現在,誰敢說李二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
高原民風彪悍全民皆兵,戰鬥力不弱,這些事情他們都清楚,現在又有了一個不弱的領頭人,對於大唐來說,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老將們沉思良久,唐儉忽然問道:“李小子,這些訊息,你從哪裡知道的?”
李讓仰起頭眨巴一下眼睛,扯出一個難看的笑容,問道:“可以不說嗎?”
唐儉一愣,旋即點點頭道:“可以!”
李讓剛要咧嘴笑,唐儉繼續問道:“這些話你可曾與陛下說過?”
“沒有!”
李讓果斷搖頭。
這些話,他和李世民說了,李世民也不一定信。
歷史上吐蕃數次遣使到長安求娶公主,李世民都未曾將吐蕃放在眼裡,最終還是貞觀十二年兩國在松州幹了一架,唐軍沒有在吐蕃軍手中討到什麼便宜,李世民才正視起吐蕃這個對手。
現在憑他一張嘴,就算他說了,李世民也最多就是嘴上相信。
所以,現在告訴李世民吐蕃會成為大唐以後最大的對手,沒有任何意義。
包括今日他和一眾老將們宣佈吐蕃威脅論,其實也只是在一眾老將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讓他們以後對上吐蕃別大意。
沉吟片刻,唐儉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