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4章 沒實力別輕易救人,重生南非當警察,鯰魚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年來,按捺不住的南部非洲遠征軍單獨發起希臘戰役,英美聯軍也組織了西西里島戰役,兩次戰役的過程雖然有所不同,結果都還讓人滿意,不僅希臘領土被收復,又成功削弱了義大利的實力,尤其是義大利海軍的投降,徹底移除了軸心國在地中海的行動能力。
義大利海軍抵達馬耳他不久,就被送到塞普勒斯,兩艘倖存的“維內託”被南部非洲和英國瓜分,南部非洲得到了完整無損的“維內託”號,英國得到了重傷的“義大利”。
英國海軍不缺戰列艦,“義大利”號的效能對於皇家海軍來說也並不突出,考慮到修復“義大利”號還要支付一大筆支出,所以皇家海軍轉手就將“義大利”號賣給了南部非洲海軍,價格僅為150萬蘭特。
這個價格不能說是半賣半送,只能說是白菜價大甩賣。
義大利建造“維內託”級戰列艦,預算成本億里拉一艘,建造過程中不斷追加預算,最後完工的時候單艘成本接近8億里拉。
參考當時的匯率,8億里拉摺合大約8百萬英鎊。
英國建造的“納爾遜”,每艘成本才750萬。
“納爾遜”的主炮口徑可是406毫米。
所以英國人看不上“義大利”號很正常。
南部非洲海軍卻喜出望外。
不算本土艦隊,也不算四個海外分艦隊,南部非洲大西洋、印度洋兩大艦隊,現在還是四艘“諾曼底”撐門面,只有一艘“維內託”的話不好分配,兩艘的話那就一個艦隊一艘,四艘“諾曼底”正好送到四個分艦隊,這樣至少沒一支艦隊都有一艘戰列艦當旗艦。
“義大利”號的受損情況雖然嚴重,修復起來其實也不難,甚至都不需要送回南部非洲本土,在塞普勒斯就能進行。
“維內託”號和“義大利”號抵達塞普勒斯的第一時間,麥克·託蘭就去港口過足了眼癮。
回頭就找亞瑟要錢。
“以塞普勒斯分艦隊的實力,難道就配不上一艘‘維內託’級別的戰列艦嗎?”麥克·託蘭很生氣,他率領的艦隊,雖然還是以“分艦隊”命名,實際上實力已經相當強橫,航空母艦的數量都已經達到四艘。
這四艘航母只有一艘真正的艦隊航母,剩下的三艘都是護航航母。
不過南部非洲的護航航母,實力也相當強大,載機量達到70架左右,跟美國那些個載機量只有二、三十的護航航母不是一個級別。
塞普勒斯分艦隊的所有軍用艦艇加起來,總數已經達到近200艘,絕大多數都是近十年新建的新銳戰艦,單論艦隊實力來說,放到上一次世界大戰中,僅次於英、美、日、德,比當時的南部非洲都強橫。
所以麥克·託蘭就很難受。
南部非洲不是沒能力建造戰列艦,也不是沒需求。
偏偏南部非洲國防部摳摳搜搜就跟撿破爛一樣,先是弄了幾艘法國人要報廢的“諾曼底”,現在又搶了義大利人兩艘英國看不上的“維內託”,這根本不符合南部非洲的國家實力,也不符合南部非洲的國家形象。
“價值上千萬的吉祥物?這未免太昂貴了吧。”亞瑟和羅克一樣,都是徹底的實用主義。
從實力上說,擁兵超過50萬的第五集團軍,實力也不亞於一箇中型國家,除了幾個主要國家之外,其他國家的所有軍隊加起來都不到50萬。
亞瑟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安心當他的塞普勒斯子爵,實屬不易。
面對權力的誘惑,沒幾個人能心如止水知進退。
“不是昂貴不昂貴的問題,戰列艦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我們大多數時候都不需要宣戰,只需要把戰列艦開到敵對國家的港口,敵人就會偃旗息鼓。”麥克·託蘭痛心疾首,他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