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41 章 041(二更),[大唐]穿成武則天的長女,千里江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李素筠能想到這一點又將其提出,從她的年紀看,已是不容易了,劉仁軌說到這裡,還是對她投來了一個讚許的目光。

“好吧,當我多問了。”李素筠有些遺憾,覺得可能還是自己過於年輕了。

但她話音剛落,卻忽聽她的小夥伴遲疑著出聲,“交接問題……也不一定真有那麼麻煩吧。”

李清月沒因為劉仁軌的一番話打退堂鼓,而是繼續端詳著面前的地圖。

水路上的路線被老師以硃筆勾勒,正是——

長安-潼關-三門峽上游分界-三門峽下游分界-洛陽。

自上游分界處和洛陽之間有一條額外的南面陸路,也就是他們即將要走的,但不能用於大規模糧食的運輸。

消耗太高了。

素筠的想法便隨之而來,那就是將三門峽下游到上游的水路轉為一條新開闢的北道陸路。

這確實帶來了劉仁軌話中所說的水陸轉運交接問題。

可瞧瞧現代的快遞吧,從來都不是直接從廠家發貨地直接一口氣送到家門口的,這其中不是也有運輸工具的換乘嗎?

對此,快遞做出的應對方式,就是在中間建立一個個轉運的站點和代存點。

那這解決方法,好像也完全可以套用到這裡!

比如說,在三門峽的上游和下游各自建立起一個糧倉作為中轉站。

而後,先將洛陽的糧食透過水路運送到三門峽下游,塞進這個糧倉

裡,從這個糧倉出發走陸路將其運送到上游的那一個糧倉裡。1

若考慮到陸路的運送能力不足,便在這一段上多加人手好了。

或者將其分攤在關中還沒有急需要糧的時候來運。

再便是將上游糧倉裡的糧食重新經由水路從三門峽上游往長安送。

這樣一來,就完全不必像是劉仁軌所說,非要將洛陽到長安當做一段路來看待。

這其實被兩個糧倉隔絕成了三段路。

李清月一邊將她的想法說了出來,一邊又將三門峽上下游的那個點又重重地戳了兩下,仰頭朝著劉仁軌問道:“老師覺得,這個增設兩處轉運倉的想法,配合素筠的那個建議,可行嗎?”

劉仁軌已愣在了當場。

在李清月徐徐道來的那一刻,他驟然意識到,不僅僅是他,包括現如今朝堂上對於運糧之事持以悲觀態度的人,好像都陷入了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便是非要讓糧食自已有的路徑中運輸。

像是李素筠所說在三門峽水段北道山中開闢新路的想法,正因為對他們來說“勞師動眾”,才往往被忽略掉。

第二個誤區就是轉運倉設定的位置。

自秦漢統一、糧食週轉需求增大後,天下各地的漕倉應運而生,但絕大多數都設定在河流交介面或者是河流與城市的銜接之處。

前者是為了方便更換船隻,滿足不同河道運輸條件的需求,後者則是為了將船隻所運載的糧草送抵城市之中。

那麼在大河的三門峽水道處專設兩處糧倉,就是有悖於此前設定邏輯的。

但它可行嗎?

或許是可行的!

這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只在于山路的那一段能否走通。

劉仁軌說是說的無法下一個定論,但別忘了,他出自門下省。

自任職到如今,他親眼見過的官員上書數量遠非尋常人可比,所以關於中條山南麓的情況他也有所耳聞。

他隱約記得,這座山脈北坡多斷崖,南坡卻要相對和緩,確實有走通的可能性。

劉仁軌深吸了一口氣。

說起來,他原本是在做什麼來著?好像是在教導學生地理資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漢字玩家

是不是時不時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