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秦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帥師師的美好回憶,我從異鄉歸來,晉秦客,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香是擺在母親面前的一道難題,母親絞盡腦汁儘可能做出可口飯食來迎合一家人挑剔的胃口。就說那個花捲吧,可以算是中國傳統的麵食之一,關於它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最廣泛的一種傳說認為,花捲和諸葛亮有關,據說諸葛亮在征討南蠻孟獲的過程中,為了解決軍隊過江的問題,命令廚師製作了一種內部包有牛肉和羊肉餡的麵食,這些麵食被捏成多個褶皺,形似花朵,因此得名“花捲”。後來工藝上刪繁就簡只留下花樣外表而剔除肉餡了,這多少和油條的傳說相類似,都不過是增添美食的誘人成分而已。
母親做花捲有時只塗抹少量的油鹽,有時也會捲進去一些野菜,母親說她才不理會什麼傳說,只要孩子們願意吃,她就不厭其煩地製作。對於帥師師來說,新年是從母親忙忙碌碌製作麵食開始的,似乎整個春節前後每一天的空氣裡都飄蕩著醉人的香氣。
除了母親的花捲,牢牢抓住帥師師的胃口的,還有父親製作的春捲。那時父親一年到頭很少回到家裡,當時帥師師恨過,後來才知道父親是一名守衛邊疆的軍人。父親好不容易回家以後,就變著花樣做美味的食物,帥師師奇怪的是,明明常見的野菜父親做的就是好吃。有一回她問父親咋學會做春捲的,父親淡淡地告訴她,是因為軍人必須學會因地制宜製作食物。她知道這是父親謙虛的說法,艱苦日子的抗爭哪能說忘就忘?後來她要到異地的大學報到時,父親再一次做了好大一摞春捲讓她捎走。母親說:“春捲薄,但鄉情厚,濃濃的家鄉氣息會沖淡所有離家的孤獨感……”那一時刻她有些吃驚了,沒想到文化不高的母親竟能說出這番含義深刻的話來,不由得讓她深受感動……
自從父親因為意外犧牲以後,帥師師才真正懂得對於一個從沒有遠離家門的人來說,家常飯菜就是濃濃的鄉情,而自己大約是久別故土的緣故吧,鄉情裡又夾雜了對親情的想念,“每逢佳節倍思親”,思念的是故鄉的年味,哪怕身在天涯海角,也割捨不下曾經擁有的鄉土鄉情。
所以,即便後來帥師師在異鄉奮鬥時,故鄉便成了她夢中常去的場景。雖然故鄉只是一個小縣城,沒有多少可以炫耀的地方,但是因為小學和中學都是在這裡生活的,算是熟悉的地方,可是又因為多年的遠離,所以多多少少摻雜進陌生的感受了。十幾年的時間,許多處場景早已物是人非,甚至物也不再是原先那個物了。當她重新踏上這片故土的時候,猛然間嗅到了一股似曾相識的氣味。沒錯,就是那種曾經深受浸染,如今又漸漸淡去的感覺,這一份感覺是這個小城所獨有的,離開它,就是走遍天涯也再難覓得。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氣味呢?還真的難以描述,身在其中卻毫無覺察,越是離開的久了就越是能夠感受到它的濃烈。不像海邊的城市似乎與生俱來就帶有一股鹹腥味,而江南的茶鄉便是連行人的衣襟都有茶香了。
沒錯,每個地方都有它與眾不同的味道,而在帥師師的記憶中,麵食就是年味印象之一,它浸潤在她的血肉裡,伴隨著走南闖北的路途中,越是遙遠越是濃郁。想家了,就擼起袖子做一份麵食安慰自己,這時候即使窗外風雪交加,也冰封不了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絲溫暖……
回憶之所以讓人感動美好,很大因素便是當年不珍惜,帥師師對這一點很是贊同。剛剛老同學樓方打來電話閒聊,她簡單說了近況,樓方說要不是家裡有事走不開,她一定要和帥師師做伴去西部旅遊。放下電話,帥師師情不自禁想起了當年一塊上學的糗事……
那是哪一年來著?哦,是上初中時的事,她去找樓方上學。新學校是一所聯辦中學(後來改為鎮一中),帥師師們都叫它“聯中”,大約在村子外四里的地方。聯中坐北朝南,後面是大片的人工林,校門前一條東西大路溝通著學校與外界的聯絡。
她要到聯中報到,爹有些不放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