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章 稀世珍寶,天子龍脈,文三刀,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隋馨見得到大家的讚賞,頓時信心大增,看了看金洺,繼續講吓一件圓口青銅方尊。
我們平時都只聽過四羊方尊,恐怕連小學生都知道,至於圓口青銅方尊,我們可能聞所未聞。蜀都的考古工作者在挖掘中,出土了一件方尊,這也是經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首件完整圓口方尊。
讓考古專家無比驚訝的是,遠在海峽對岸的臺城博物館,居然也藏有一件圓口方尊,就像是孿生兄弟一樣,仔細比較下來,這兩件圓口方尊的體量,還有形制和紋飾特徵,幾乎完全一樣。
臺城博物館收藏的那件,叫犧首獸面紋圓口方尊,是商代晚期酒器,基本儲存完好。而蜀都提取出的這件圓口方尊,圓口方腹方足,腹部飾以獸面紋,方腹四個角的部分,有對稱的帶冠大鳥紋飾,肩部有立鳥裝飾。這是二者唯一的區別。
尊是酒器的共稱,青銅禮器一般用於祭祀和宴饗,還有朝聘等禮儀場合,是禮制等級的體現,和統治階級權威的象徵。因此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青銅方尊起源於商代晚期,屬於殷墟青銅文化。與圓形銅禮器相比,方形銅禮器的使用者等級更高,身份更尊貴。後來隨著殷墟文化,與周邊地區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廣泛,銅方尊傳播至周邊地區。
根據考古型別學,將兩者的形制、造型特點、紋飾綜合起來看,蜀都考古現場提取的圓口方尊,和犧首獸面紋圓口方尊年代差不多,或許兩者存在某種關係,由此可見,此件藏品應該也屬同時期誕生。
“至於這件宣德爐,看來盛老闆對大明的物件情有獨鍾啊!不知道您是喜歡那些懦弱的皇帝,還是喜歡他身邊的太監呢!”隋馨這個玩笑看似隨意,卻是碰到了盛方舟的痛處了,他氣的都想拍案而去,可這是自己的主場,硬著頭皮也要堅持下去。
金洺一瞪眼,讓他休得無理,趕緊繼續講,別逞口舌之快。
隋馨吐了吐舌頭,說大明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自己玩賞香爐的嗜好,就下旨從暹羅國,進口了一批紅銅。然後責成宮廷御匠,還有工部侍郎,讓他們對照皇府內藏的柴窯和汝窯,以及官窯與哥窯,還有鈞窯及定窯,等名瓷器的款式。並且參考《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
除了銅之外,還加入金銀等貴重材料,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爐料經過四煉,而宣德爐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更加純細,如同嬰兒肌膚一般。宣德爐成品金光閃閃,讓人一看就感覺不同凡器。
宣德爐最妙在色澤,從黯淡中發出奇光。據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所鍾愛,其色的名稱也非常多。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像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如舊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還有黃紅色的套上五彩斑點,叫仿宋燒斑色。比硃砂還鮮紅的斑,叫硃紅斑。以及豬肝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葉末、蟹殼青等等。
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原本銅要精煉六遍,煉一遍少一些,六遍下來,原料只會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財大氣粗,只要精品不計成本,當即下旨要求,精煉的次數不僅不減,還要翻一番,也就是煉十二遍,還要並加入金銀等貴金屬。
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二次的精心鑄煉。經過千錘百煉,極品香爐終於製作成功,鑄造出三千件極品。
宣德爐在精度和質量上都極為講究,包成品色澤,鑄工造型,落款辨識,內腔特徵,都有嚴格要求。
“那假的一定很多吧!”臺下有人發問。
“確實如此,從古至今仿製的宣德爐很多,而且因為宣德爐本身製造水平的要求比較高,連仿製品都特別講究。因此很多仿製品都成了無價之寶,而且價值不菲。”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