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影孤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最大支援,穿越人世間的少年,狐影孤航,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昊給周秉義、郝冬梅、蔡曉光他們寫了一封信。
其中說道: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做好事情的同時,作為推動者和領導人,還要把眼光轉到培養人才上面來。
不但專家型技術人員要培養,還要培養真正心繫農村的從政人員,要送他們上高位,最起碼要達到部委那個級別才行,而且要多多的,好的事業,也需要有人發聲,有人護航……
從現在開始,到明年開春,還有四個月,這四個月,文昊能做的事兒不多了,事情還要醞釀,他要等到效果出現,才能真正開始行動,所以,眼下他也多是做一些籌備工作。
有孫少安配著,他去找了金俊海,他經常跑甘省和蒙省線路,讓他幫忙走一趟,自己運,或者找人運,拉回來至少五十隻灘羊來,公母按1:10左右好了,都要精壯能生養的。
他空間裡其實是有的,但他要把事情做在明處,還要給村裡打通一條線路,這無疑是最好的的辦法。
文昊給了金俊海五千元備用,多退少補,讓他見著凍好的牛羊骨、牛羊雜,臘牛肉或者羊肉,也拉回一兩車來,碰見奶牛,也可以順便運兩三頭回來。
金俊海極為豪爽,而且善體人意,滿口答應,這從他對孫家的幫助就可以看出來。他老婆也一樣,幾乎都快成了少平和蘭香的二媽了。
隨後,他找田福堂,照例自己出錢,請他在青貯窖那邊的村飼養場,劃出一塊地方,蓋一個能容納一兩百隻羊的小型養殖場來,沒地方的話,放廟坪學校附近也行,就是來往運飼料麻煩一些。
他賣棗掙的錢還沒花完,正好做這件事兒。
沒想到這老倌很大方,說:乾脆兩個地方都蓋,一邊養一些。
他能想得到,學校那邊的,肯定是給孩子上勞動課加的專案,是培養孩子用的,而那些孩子,現在正是文昊最忠實的擁泵,如臂指使!
他現在基本和文昊達成默契了,田書記知道,這些東西,村裡早晚會買回來的,最終還是村子自己的產業。
這就是做事情有人理解、有人支援的好處!
只是,說完這個事情,這老人家拉著不讓文昊的人走,說是要拉呱拉呱。
“研究員,你上次讓人捎的話,細說說嘛。”
田書記從兜裡摸煙,遞給文昊,他自己則拿著聞聞,並不抽。
“您老種了半輩子地,道理還不是一想就明白,哪裡還用我說。棗我不會,您留著吧。”
“俄也抽不成哩,身子扛不住,聞聞就好哩,這種地是大事,多聽聽好哩,說嘛。”
“那我就把書上的說說,您順便聽聽,書上講,種糧是系統的工程,系統就是整體的意思,產糧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第一個重要就是水,在咱黃原更是這樣……”
黃原的土層厚,還是立土性質,自身能存水,但由於地理位置原因,自身蒸發量大,植被由於幾千年的開墾,早已被破壞殆盡,流經的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會帶走大量泥沙,形成各種侵蝕地形,所以,很多地方根本種不了,或者種不長糧食。
因為,種糧食其實是一種對植被和環境的頻繁破壞行為,一般的地段,根本禁不起折騰,偏偏黃原上還在一直這樣折騰,說什麼“開墾一個土窩窩,多收一筐饃饃”,聽聽,違反自然規律做事,自然會有好臉?
自然不會講什麼政治,講什麼規矩,她只會用自己的方式告訴黃原的人,瞎乾沒饃吃。
“哪裡有水,而且一直有水,地形還要平坦,方便勞作,才能種糧,才能被作為糧食基地,黃原上最合適的就是山間平地和塬上,福堂叔,現在山上的地,您等著瞧,早晚會退耕還林,而且咱們雙水,咱們石圪節,甚至咱們黃原地區,其實地形不合適大規模種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