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呼呼和
瑪斯指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故宮呼呼和,開局十三副盔甲:我殺出了三百年,瑪斯指導,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經奉天省議會決定,在瀋陽故宮設立“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11] 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它的職能從這時起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是中國早期建立的博物館之一,而且是東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館。此後,瀋陽故宮又經歷了奉天故宮博物館、日偽佔領時期的“皇產”、遼寧省立民眾教育館、國立瀋陽博物院等不同的階段。
民國十八年(1929年)4月,東三省博物館經兩年多籌辦正式對公眾開放。[11]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博物館改稱“奉天故宮博物館”。[11]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瀋陽故宮部分藏品又隨故宮文物南遷,輾轉數地,後遷至南京。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該館被關閉,故宮歸屬偽“奉天陵廟承辦事宜處”管理。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結束後,地方政府在故宮內設立“遼寧省民眾教育館”。[11]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瀋陽解放後,東北人民政府成立“瀋陽故宮陳列所”。[34]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底,部分文物精品從南京被遷往臺灣。如今,原藏於瀋陽故宮的文物分散在國內多家博物館儲存。[13]
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正式改稱“瀋陽故宮博物館”,確定為清代歷史、藝術性質博物館。[11]
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1981年,正式定名瀋陽故宮博物院。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充套件專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9]
2014年9月11日,“瀋陽清前史研究中心”、“清前史研究文化基地”在瀋陽故宮博物院成立,這是瀋陽故宮首次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清王朝入關前在東北地區的發展歷史。[14]
2017年,瀋陽故宮博物院邁入國家一級博物館行列。[34]
檢視更多
故宮怎麼買票 品質保障築佈局
瀋陽故宮按照建築佈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
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於天命十年(1625年)開始建立,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15] 在建築佈局上與十大王亭組成一組完整的建築群,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上的具體反映。[16]
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於天聰元年(1627年)至天聰九年(1635年)建成,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15] 前朝後寢的規劃佈局,縱向前低後高,即殿低宮高,寢宮區建於正方形高臺之上,四周設圍牆與更道牆圍繞,形成高臺“城堡式”寢區。鳳凰樓為寢宮區門戶,建立在中路軸線上。中路五進院落的佈局均有不同的功能。第一進院落即大清門之南,為宮前引導區;第二進院落崇政殿南側至大清門裡,為前朝區;第三進院落鳳凰樓下至崇政殿北側,為朝寢的空間過渡區;第四進院落即臺上五宮,為寢宮區;第五進院落,寢宮區北側高臺下,為生活服務區。[17]
西路:西路建築始建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從南至北為扮戲房、戲臺、嘉蔭堂、宮門、文溯閣、仰熙齋、碑亭和九間殿等。宮門、文溯閣、仰熙齋、碑亭和九間殿等建築,位於西路中軸線的北部,構成了三進四合院。[17] 整個建築設計和佈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謂“尊嚴”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18]
瀋陽故宮佈局
主要建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