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如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4章 發條,玄清衛,劍如蛟,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語權的重要性如今在廟堂上展露得淋漓盡致。武職說話的時候文官們尚且還在針鋒相對但也明顯感覺到不如往昔那樣中氣足了。等到皇帝開口,文官們幾次想要辯解都被冷厲的眼神打斷,最後只能跪伏在地沒有反抗的餘地。
若是處在弱勢的是皇帝,那今日朝會將大不同,只是沒有這種如果。
如今皇帝金口說出了方略,那就意味著無可更改,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請出半枚兵符,開了封禁,連同一份正式的文書令條一同整理出來即刻發往南面兵事道行總管衙門。這也意味著南面對蠻族的戰爭正式拉開大幕。
這種訊息是不可能壓得住的,而且也沒有壓著的必要。當急令出宮之後就飛快的透過各種渠道傳遍皇城,而後又順著官道或者傳送法陣飛快的傳向各地,速度可謂風馳。
第一個最普遍的反應就是心慌。不論是老百姓還是那些自詡的“上流”,但凡有點腦子的都清楚大戰一開始勢必會讓國朝深受影響。
老百姓擔心財米油鹽漲價,擔心自家男人會被徵召,擔心生計會被戰爭拖累甚至斷掉,憂心忡忡的又毫無辦法,只能跑去米鋪多買些糧食存著,可到了米鋪才發現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
酒館、茶館、街頭巷尾很快就將“打南蠻”當成唯一且火燙的話題。憂心忡忡的有,更多的還是在討論到底這一次能不能徹底滅了那些南蠻,這樣每隔幾十年就打一次實在是讓人心裡煩躁氣悶。
那些自詡“上流”的人也在擔心,擔心自己存在錢莊裡的錢會被國朝挪走,擔心自己家裡的各門生意會受到戰爭的衝擊,同時也在考慮能不能讓自家子弟在這場戰爭裡沾些便宜得些功勳。
一些高雅的茶社,或者城外的避暑莊子裡三三兩兩的聚了衣著華貴之輩,這些大老爺們湊在一起聊的和市井裡的話題幾乎一樣,區別只是在於聊得更深一些,沾錢的時候更多一些。
但普通老百姓也好,這些自詡“上流”的大老爺也罷,聊的話題裡有喜有憂,但絕對沒有誰提一句“國朝若是輸了怎麼辦?”
國朝會輸?會打不過南蠻?這怎麼可能!目不識丁的二傻子都不會這麼想。
民眾的想法最能代表一個帝國的意志和底氣。老百姓尚且沒想過輸,軍伍裡的人更是面紅脖子粗的想要衝到一線親歷戰陣殺敵。這種大戰數十年才能遇到一次,錯過或許就再無機會了。
當天,國朝內各地衛戍宣佈進入戰備,四大方面軍同樣宣佈進入臨戰狀態,就連地方衙門也宣佈從當日起夜裡亥正時之後實施宵禁,擅自上街者一律拿回衙門嚴查。
各地官道上的車隊立馬稠密,各類必須的物資都在做著或公或私的緊急調運。
靖舊朝這臺龐大的“機器”在萬民宮裡傳出皇帝的那份令條之後就飛快的提高了自己的運轉節奏,並且產生的能量將朝著南面大力傾斜。
這些都是明面上可以感受到的,而在暗地裡,靖舊朝的反應和動作遠不止這些。
皇帝開的兵符需要數日才能送到左玉
良的手裡,但訊息卻要快一些。而且這一次兵部隨著玄清衛指揮使龐斑的指點,學著玄清衛沿路建立了三套千里音符的連續傳送的連線渠道,下次訊息來去就會省去中間的車馬時間。
為此皇帝滿意的給玄清衛記了一功,這個方法一出,情報傳遞上效率成倍增加。只是,如此簡單的辦法為何以前沒有人想到呢?最後得知乃是那個玄清衛裡最近特別出挑的沈浩副千戶所創,皇帝心裡便有些恍然,又是他?同時南面也對此人有些好奇。
皇帝的令條到了左玉良的手裡,以及半塊兵符,如此左玉良便有了全權。當日又有數量一萬五千的軍卒南出拙火關,分兵三路火速前往劍川、白頭峽、虎柱原固防。這是從八月初十那次被蠻族突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