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如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7章 戲外,玄清衛,劍如蛟,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三安心的在張烈給他安排的小院子裡打坐療傷,一邊等待飛龍的訊息。
而飛龍其實並不需要為了那一批大宗的交易做什麼複雜的鋪墊,自然有人幫他從糧倉里弄好手續,然後他再去接頭,以暗箱操作的模樣從對方手裡把糧食拿走。
表面上看起來這又是一起勾結走私的案子,可實際上其中的關鍵環節卻在玄清衛裡有著記錄,屬於“機密行事”。
當然,這種事情玄清衛自己不去查,地方衙門也不會多事,更不會這麼敏感的察覺到此事。
而行動起來的人可不止這些。
張謙和甘霖再次接到了沈浩的請求,讓他們再去聯絡那位在靖西軍輜重營裡面的朋友繼續盯著,看看最近是不是又有兵部的人下來調走儲物袋。
灘石傳送法陣那邊武凱同樣接到了通知。
還有那些監察使。甚至沈浩親自帶隊分三批秘密前往南面小川一帶提前佈置。
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這次沈浩完全沒有和邊軍通氣,採取的是“勒住要道,伺機收網”的策略。不會給對方靠近萬里竹海的機會。
而所謂的要道,其實就是小川靠近萬里竹海的一個叫“石角”的三岔口。
能夠不需要像上次那樣找幌子協調邊軍幫忙,主要還是得益於目前南面緊張的局勢。拙火關外已經亮了兵鋒,關內也是進入了戰時戒嚴。而可以通往蠻族地界的萬里竹海因為幾次有蠻族過境如今也全面嚴管,從山野林地間想要偷渡過去不容易,一旦被發現就可能面對邊軍的圍捕,變數極大。
按照“四部”的分析,以及沈浩的判斷,馬三他們運貨的路徑大機率不會選擇野路,而是會依託兵部的某個身份光明正大的走官道,然後從目前唯一開放透過的“石角”靠近萬里竹海區域。
這是最快的路徑,對於馬三他們來說同時也是最安全的。兵部的招牌不是一般的好用,所以尋常誰又會懷疑兵部的人會和對面蠻族私相授受呢?
抓捕設在最後。但摸排卻可以跟著馬三他們的腳步一起進行。
沿途馬三他們行動的每一個節點這次都會被玄清衛清楚的記錄下來並且安排上合適的人證,這樣一來卷宗裡就能言之有物而不再是純粹的推測了,算是實證,後面就能按照這條路徑上下來形成的名冊點名拿人。
具體負責最後拿人的是封日城黑旗營。沈浩調了兩百千戶所黑旗營精銳又從四地百戶所黑旗營各抽調了一個小旗編制,共計五百餘人,全部頂滿符籙和法盤裝備。分成三個批次走於城傳送法陣然後乘船前往灘石最後到小川。領的由頭是玄清衛指揮使衙門給的令條:協助南面邊軍監察使整頓風氣。
以十萬計的邊軍裡多了五百餘玄清衛這根本不會引起誰的注意。更何況還是分三批過去的,根本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唯一讓沈浩費了不少腦筋的是最後進入“石角”的理由。最後是以“邊界巡察”為由才勉強進駐石角,裝模作樣的開始了“巡察事宜”。
沈浩親自領人到
了小川。這件事除了同行的封日城黑旗營知道之外,連規劃行動大致方略的“四部”都不清楚。身在灘石的武凱更是不清楚,只是被告知最近時刻留意千里音符和傳送法陣的進出人員。
武凱遞上去的人證就是那位姓陳的把總,而不是他自己。道理上也說得過去,因為這位陳把總才是具體負責登記傳送法陣進出的人,屬於人證的不二人選。於是這個立功的大好機會武凱就自覺的給人騰了位置。
武凱的本意可不是大方,將功勞讓出去是他自覺那玩意兒燙手。
當明燈點水自己人?即便點水的是軍中壞蟲,那也軍伍裡的人,該不該軍伍裡關起門來自己打殺解決?鬧到玄清衛那裡去可有顏面?這算不算是吃裡扒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