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分卷閱讀124,再無今夏,眷希,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緣知笑道,“我才沒有。我說的都是實話。”
“他是個很好的人。只是他很好,並不與我有關。”
陳緣知活得太清醒了,有時候她其實寧願自己活得不那麼清醒。適當瘋狂的人生會多出很多趣味和不確定性,而這恰恰是人生的迷人之處。
她心裡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不是一段轟轟烈烈像炸藥包一樣丟進她生命裡的愛情,也不是一個即將走進她生命裡並且變得親密無間的人。
她想要的是強大,是有足夠的底氣仰起頭看任何人,是自我的極限和能夠夠到的最高處,是潛藏於這具身體裡的終極可能性,是遙遠彼端的未來,是飛翔的能力,是自由,是徘徊於唇間未敢吐露的夢想。
陳緣知想了很久:“好吧,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我現在還不想談戀愛。所以不想考慮他。”
當然,不止於此。
陳緣知側頭看過去,她想起了什麼,她張了張口,她想和許臨濯說,休息的時間已經到了,他們該開始學習了——可她抬起頭,卻撞進一雙清沉浮湧的眼睛裡,那雙眼裡有海,也有星辰落下。
許臨濯問道:“他送你的那本書是什麼?”
許臨濯的話將陳緣知的思緒裹挾著,一路穿過清早和傍晚,重新回到了那一天的五點半。那天的陳緣知一如往常地來到教室,看到了載著一身露珠的書和信件,那時的她還不知道即將發生什麼,一切安靜平和,如同清曉吹過鐘樓頂的風。
陳緣知回想起了那本書的名字,她當時看到的第一眼便恍然,因為她其實很熟悉,她看過那本書很多遍:
“是《無聲告白》。”
這本書對於陳緣知來說很特別。
因為這本書,她和許臨濯都看過。
她和許臨濯其實都分別看過很多書,但是因為意外重合的很少,大多是他們彼此後來為了更瞭解彼此而去看的。
但《無聲告白》不同,它剛好屬於陳緣知和許臨濯從一開始就都看過的那一批書籍。
許臨濯聽到了書名,輕笑了一聲,語氣卻是不容置否的:
“他選錯書了。”
陳緣知,“也許吧。”
如果是以書名為標準,那麼嚴謙智便沒有選錯;如果是以書的內容作為標準,那麼他便選錯了。
許臨濯搖了搖頭,“即使是書名,也不適用於表白。”
“這本書的書名是作者對人生和自我的呼喊,是一種浪漫化的表述,書名裡的告白是指對人生告白,對人生無窮盡的意義,對自我覺醒的高光時刻。”
陳緣知又想起了這本書的內容。她看了很多遍,其實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地輸出某種觀點或者某種立場,作者用一種緩緩道來的筆觸寫了一個溫柔殘忍的故事,而大多數人從中看見了自己的人生。
那段時間的陳緣知也像故事裡的女主角一樣,困在那條人生的小船上,那條小船代表著的,是俗世的成功,是他人的期待,唯獨沒有對自我的探索。
陳緣知特別喜歡書扉頁的那句話,也是因為那句話,她在琳琅滿目的書店裡選中了這本書,並且將它帶回了家: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