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縣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0章,一刀傾情,安喜縣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厲秋風站穩了身子,左手在脖子上輕輕一拂,已自抓住了一條細繩,不禁啞然失笑。
他扯著細繩向領口外拉拽,最後拽出了一塊圓玉。這塊玉並不大,只不過碧綠奪目,被厲秋風自領口取出之後,在他手中發出團團幽光,似乎將桌子上的燭火也壓制得黯然無光。
這塊玉是厲秋風離開蜀中那日,他師父送與他隨身佩帶之物。據他師父所說,此玉為昔年諸葛武侯隨身攜帶的一柄摺扇的扇墜。這柄扇子也是大有來歷之物,那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武侯答應出山輔佐劉備。劉備欣喜之下,便將當年獻帝認他為皇叔之時賞賜的一柄扇子贈與諸葛武侯。其後武侯出山,輔佐劉備東征西討。後來劉備病故,後主劉禪繼位,武侯便想著北伐曹魏,一統江山。他初次北伐之時,寫了一份奏摺呈送給後主劉禪,那便是後世有名的《出師表》。隨同這份奏摺一同送入宮中的還有諸葛武侯從不離身的這柄扇子。那是因為武侯雖然決意北伐,但是朝中大臣多有勸阻,後主劉禪也以為曹魏並未攻打蜀地,以弱漢攻強魏,一旦失利,不只動搖漢國根基,更是有損武侯威名。武侯便寫了《出師表》,闡述不攻魏只能枯守蜀地和漢中,最終不免亡國之道理。他呈送給後主劉禪《出師表》之時,還附帶了這柄扇子。那是有意告訴後主劉禪,他絕對不會忘記先主劉備所託,為復興漢室,死而後已。
後來諸葛武侯數次攻魏,最後在五丈原病逝。劉禪痛心不已,為紀念武侯,便將扇子上的玉墜取了下來,穿了細繩,懸於頸上,以示不忘武侯之意。後來漢國為司馬氏所滅,劉禪被遷至中原居住,這塊玉始終伴在他身邊,而且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厲秋風要遠赴扶桑,臨別之際,他師父以這塊圓玉相贈,說是此玉為武侯之物,先賢之寶,願它能護佑厲秋風逢凶化吉,早日將一代劍豪柳宗巖的遺骨尋回,平安回到中原。
這塊圓玉晶瑩碧綠不說,觸及肌膚之時冰涼無比,能讓人精神振作,極為神奇。方才厲秋風側身躺臥之時,這塊玉離了肌膚,待再與肌膚相接,厲秋風只覺得一陣冰涼。他平日時裡素來不帶飾物,此時竟然忘記了頸上懸著一塊圓玉,這才從床上一躍而起。好在只是一場虛驚,倒讓他有些好笑。
厲秋風將圓玉託在手心之中,望著玉上散射出的層層幽光,遙想當年諸葛武侯統領三軍,帳下趙雲魏延、關興張苞等大將凜然聽命的風采,心下越發敬佩。他心中暗想,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份氣節天下無雙。我是大漢兒郎,此行扶桑,不只要將柳宗巖前輩的遺骨迎回中原,更要一探扶桑的底細,看一看倭寇的老巢到底是什麼模樣,為何這些人敢不自量力,不斷騷擾大明。
厲秋風正自出神之際,忽聽頭頂傳來“喀”的一聲輕響。他悚然一驚,知道屋頂有人。只見他右足一點,身子如大鳥般躍了起來,輕飄飄地到了門前。厲秋風身子貼在牆上,凝神傾聽外面的動靜。只聽得頭頂的屋脊上傳來極輕的腳步聲,從南至北,正向後院正堂方向走去。
厲秋風輕輕推開屋門,沒有發出絲毫聲音。待他到了門廊之下,又將門輕輕掩上。此時已近午夜,院子中雖然懸著兩盞大燈籠,只是光亮被夜色吞噬,使得整座院子顯得越發昏暗起來。厲秋風身子貼緊了一根廊柱,抬頭向屋頂望去。只是這間廂房屋頂的飛簷突出,遮擋住了視線,壓根看不到屋頂的情形。
厲秋風仔細傾聽屋頂的動靜,卻再也聽不到任何異響。他估摸著屋頂那人已離開廂房,這才繞出門廊,深吸了一口氣,右足一點,身子騰空而起,先是到了飛簷之上。他足尖在飛簷上輕輕一點,身子藉著這一點之力翻了一個無頭跟頭,這才穩穩地落在了屋頂的瓦片之上。從頭至尾,竟然沒有發出絲毫聲響。
厲秋風單膝跪在屋頂,目光如電,掃視了一圈周圍的情形。卻見左側正堂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