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4章 空相寺,周武帝,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人和化肥都在看著山壁上仿若憑空出現的洞口。
這個洞口不小,高約五米,寬約三米。
不過卻看不到裡面。因為就在進深三米左右的地方,豎立著一塊石壁。
這塊刻字石壁如同影壁,擋住了眾人的視線。
石壁上,還刻了字。
字不算大,但因為只有三個,又是魏碑體,很好辨認:
空相寺。
“空相寺?”吳奪回憶之前查閱過的資料,這熊耳山一帶,古時確實有寺廟。
而最為著名的,就是空相寺!
“空相寺,原名定林寺。”吳大志盯著石壁歪了歪頭,“歷史上多次毀壞,多次修復;現在仍有空相寺,距離咱們這個位置,不足百里。”
祁六鬥緩緩介面,“如今的空相寺,歷史原貌早已蕩然無存。”
“空相寺之所以從定林寺改名為空相寺,是因為禪宗始祖達摩!”吳大志捻動手指,“但是這石壁之後的洞內······”
吳奪心想,這個洞內,不可能是南北朝時期的空相寺。無論是根據史料、還是從常理推斷,空相寺不會建在山體之中,而且還有封閉的“幻象”。
空相寺,是華夏建成時間比較早的寺院之一。根據史料,建於東漢永平年間。
而關於達摩和空相寺,也有不少史料記載。
達摩,被尊稱為華夏的禪宗始祖。
北朝北魏時期,天竺高僧菩提達摩來到華夏,曾於嵩山少林面壁九年。
後來,達摩又來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傳法,次年便在寺中圓寂。寺中僧人便將達摩葬在寺內。
但是,在達摩圓寂之後,一個名叫宋雲的北魏使臣,從西域歸來,卻在蔥嶺這個地方,又見到了達摩西行而去。
宋雲便將此時上報北魏皇帝,皇帝十分驚異,命人到空相寺開棺查驗。
結果,卻是一口空棺!
見此,皆稱達摩已然脫化成佛。於是,定林寺改名為空相寺。
南朝梁武帝得知此事,還曾撰寫碑文加以讚頌。
這些,都發生在吳奪從白玉塔頂上了解到的574年之前。
“574年······”吳奪一下子想起了什麼。
“你說什麼?574年?你是說這裡是574年設定的?”吳大志聽到了吳奪的語聲,眉頭忽而一挑。
“啊?”吳奪的思路被打斷。
這件白玉塔頂,他聽到並推斷出574年,但卻並沒有具體告訴吳大志他們;因為鑑定頂多也就是鑑定出大致年份,不可能精準到哪一年。
“574年,周武帝滅佛!”吳大志旋即又道。
吳奪登時豁然開朗······
華夏曆史上的“滅佛運動”,有四次規模最為龐大,打擊和影響最深,簡稱“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是“三武”;再加上一個後周世宗滅佛。
其中,以北周武帝滅佛最為徹底。
根據史料記載,這次滅佛運動,將北周全境、以及後來延伸到原北齊全境,數百年來所建的一切佛塔,全部掃毀;寺院也大部分毀掉了,沒毀掉的寺院則以住宅形式賜給了王公大臣。
經書燒燬,佛像熔燬,以百萬計的僧眾還俗為民。
這場滅佛運動,開始於北周建德三年,也就是公元574年。
在這個大背景下,熊耳山下的空相寺,哪怕有達摩的歷史原因,依然未能倖免,同樣被毀掉了。
······
谷黎/span北周武帝名叫宇文邕,在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稱之為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毫不為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