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1章 一種解釋,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爺爺您別大喘氣啊,不過什麼?”

“不是我大喘氣,是因為‘不過’之後有兩點。”吳大志頓了頓,“第一,這青州鼎之事,目前八字還沒一撇,依我看,還是等真正見到並且我們商議之後,再和她通氣。”

吳奪點頭,“我也是這麼想的,不然於事無益,於她徒增思慮傷神。”

“這第二嘛······”吳大志說著,看了看權浩然,“不能咱倆說啥是啥,也得徵詢小權的意見。”

權浩然慢慢摸起一支香菸點上,“老爺子啊,我的後半輩子,也就剩這一個目標了。但是這一個目標,沒有您和吳奪,卻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我一起聽您的安排。還有,小吳雖然算是我的晚輩,但我說句實話,和他合作,比和吳鏑合作要舒服。”

“權叔,我哪能和鏑叔比喲······”

“不是能力上的,也不是吳鏑不好交流,而是他太‘高’,會讓人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權叔,咱倆雖然認識時間不長,但是我覺得您有時候過於謙遜了。”吳奪呵呵笑道。

吳大志擺擺手,“這話說得不講究,須知滿招損、謙受益。”

權浩然也擺擺手,“不說這個了。還是多說說眼前事吧。”

“也沒什麼眼前事,目前參研天象圖和地理圖,唯一突破的,就是青州鼎的所在。但是天氣現象不出現,我也沒辦法。”吳大志看了看吳奪,“不過,有關天象圖和地理圖的野史誌異,還真是有點兒意思。”

吳奪介面,“爺爺,我之前看《史記》,就覺得司馬遷表述九鼎之時,前後存在矛盾之處,反倒是這無意偶得的野史誌異,給出了一個合理解釋。”

吳大志點點頭,“在司馬遷之前,關於九鼎的史料,還算邏輯順暢;截點就是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被雍州鼎斷脛而死。說明當時九鼎還是放在洛邑的太廟明堂之中的。但是司馬遷寫《史記》之後,關於九鼎的內容,前後矛盾確實是比較明顯的。”

吳奪不由又梳理了一遍他記得的《史記》中關於九鼎的內容。

司馬遷表述過,秦昭襄王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將九鼎從洛邑遷入咸陽。

但是,他後來又說:“宋之社亡,九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前面的,是九鼎早就被秦昭襄王弄到咸陽去了;後面的,意思卻是宋國“社亡”,九鼎沉沒於泗水之中消失不見。

“社亡”,大致意思就是宋國的祭祀神壇倒了,也稱“太丘社亡”,因為這個祭祀神壇在宋國的太丘。

從宋國太丘到秦國咸陽,相距甚遠。同時,宋國太丘“社亡”,也比秦昭襄王攻陷洛邑的時間要晚得多。

難不成九鼎先到咸陽,又被運送到太丘?

這該如何解釋?

司馬遷卻隻字未提。

但是,講述天象圖和地理圖的那本野史誌異講述的去向,卻可以作為一種解釋。

那就是:秦昭襄王遷移九鼎一事是真,但卻並沒有成功!從洛邑遷走了,卻沒能遷入咸陽。

這樣的國之神器,若是成功遷入咸陽,那是不可能再遷走、也不可能消失的。從秦昭襄王往後,秦國基本上就是一路稱雄,最後吞併六國、一統天下。

九鼎只有不被遷入咸陽,才有可能消失不見。

所謂的“宋之社亡”“九鼎淪沒”,之所以和前面的表述矛盾,有可能是,司馬遷根本就不能確定秦昭襄王之時,九鼎是不是消失了。

他或許能確證到的最早的九鼎消失時間,就是“宋之社亡”之時。而司馬遷指向的消失地點,則是泗水。

秦始皇曾於泗水數次找尋九鼎未果,也是司馬遷寫過的內容。同時,不少人也認為,正因為如此,秦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壞了,我被大乘老祖包養了

自律的小白菜

小祖師爺在娃綜靠玄學爆紅

簷上風

服軟!你是我小祖宗還不行嘛

笙岸

小花仙冰雪傳說

沙雕旋風

炮灰全家會讀心,我提前劇透了

木子沒有青

HP同人:逆轉

Kay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