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一章 劍指迦太基,亞歷山大四世,季敏傑,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迦太基(QRT HDST,該詞源於腓尼基語,意為“新的城市”,英Carthage)坐落於非洲北海岸(今突尼西亞),與西西里島隔海相望。據考證,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前38年(即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蘇爾王國(位於現今黎巴嫩南部西南海岸)的狄多(Dido)公主因其兄庇格瑪裡翁(Pygmalion)在國王死後,排斥公主而獨攬大權。為免遭迫害,狄多帶著財寶與僕人飄洋過海,在突尼西亞灣登陸。她向柏柏人部落首領馬西塔尼求借一張牛皮之地棲身,得到應允。於是她便把一張牛皮切成一根根細條,然後把細牛皮連在一起,在緊靠海邊的山丘上圍起一塊地皮,建起了迦太基城。故而迦太基的衛城又叫比爾薩意為“一張牛皮”,籍以作為大量販賣奴隸及海上貿易的中轉站。
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開始向非洲內陸擴充套件,並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腓尼基人殖民地。與此同時,迦太基亦向西地中海進發,佔領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島嶼、撒丁島、科西嘉島及西西里島西部等,開始稱霸西地中海,與希臘分別控制著地中海的西東兩邊。
由公元前6世紀開始,迦太基開始與欲染指地中海西部的希臘人發生衝突。大約在公元前 535年,迦太基人聯合埃特魯斯坎人,在科西嘉島近岸打敗了其中一支希臘人的艦隊。但是在公元前480年,敘拉古的領主格隆和阿克拉加斯的領主特隆所統率的希臘軍隊卻在西西里島大敗迦太基的軍隊。此後百年間,迦太基與希臘為了爭霸地中海而紛爭不斷。直到公元前4世紀初,希臘在經歷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元氣大傷,開始停止在西西里殖民。歷史上,在希臘的皮洛士大王於西西里為希臘城邦作出最後一次對抗迦太基的戰事後,迦太基與希臘的紛爭大致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卻是與更可怕的對手羅馬所發生的戰爭。
迦太基城位於後世突尼西亞城東北17公里處,瀕臨地中海,處於半島上的一個沿海三角區。迦太基老城比爾薩周長約4000米,城牆厚3.36米;瑪格尼德王朝時期海牆厚度達到10肘尺約5.2米,大迦太基的周長有-米,整個迦太基城達到6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達到25萬人。
迦太基有一座著名的環形軍港,船隻從海上進入,首先要經過寬20.72米的入口,它通常用鐵鏈封閉。港口的第一部分為矩形港口,也就是外港,是專門供商船使用,配備了大量的停泊位。從外港向內駛入就是環形港口也就是內港,內港的中樣有一個小島,小島和內港周圍環繞著大型碼頭,擁有可容納220艘船的泊位,每個泊位的前端都有兩根愛奧尼亞式立柱。在中央的小島上,有一座堡壘用於監視港口內部情況,作為戰爭訊號的號角聲和信使的呼喚聲正是從此處發出。它的高度可以令統帥看清外港和海上的情況,可以讓那些從外海來的人無法輕易窺探港口內部的情況,即便是對於那些搭乘商船入港的人們,他們也難以察覺軍火庫的存在,因為後者被雙重圍牆和大門緊密地包圍了起來,而商船僅停在外港,根本沒有機會靠近內港軍火庫的所在地。
迦太基還擁有全套維護措施,船員定期出海訓練,保持高效的作戰狀態。迦太基最窮的一些公民可以透過加入海軍擔任漿手來維持生計,這有助於維持政治局勢的穩定性。因為在其他城市,沒有工作、債臺高築的窮人常常會支援反叛軍,指望能有機會改變自身悲慘的命運。
由於公民兵源不足,迦太基的軍隊中大部分都是外籍軍人,利比亞人一般是最可靠、紀律最嚴明的。他們組成密集的步兵戰列,手持長矛、圓盾或橢圓盾,穿戴亞麻胸甲,頭戴頭盔。利比亞人還有以散兵作戰的標槍兵,他們裝備小盾和一捆標槍。努米底亞各個小王國就以其出色的標槍輕騎兵而聞名,他們騎著沒有韁繩和鞍的更沒有馬鐙的矮種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