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巴比倫協議,亞歷山大四世,季敏傑,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23年6月11日下午死於巴比倫。次日,他的將領們開會討論他死後新的形勢。在名義上,作為馬其頓帝國的代表,他們必須立一位新王。最明顯的王位候選人是亞歷山大的異母兄弟阿里達烏斯(Arridaeus)。
阿里達烏斯是菲利普二世國王與一個塞薩利女子菲利涅(philine)所生之子,與亞歷山大年齡相仿。但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斯是王后,而阿里達烏斯之母只是偏室。而且阿里達烏斯患有癲癇病,智力較差。在亞歷山大在位期間,阿里達烏斯倒也沒有危險,衣食無憂,但無所事事。亞歷山大對他還是有所戒備的,當卡里亞總督皮克索達魯斯(pixodarus)提議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阿里達烏斯時,亞歷山大就出面干涉,否決了這樁婚事。在亞歷山大駕崩時,阿里達烏斯正好就在巴比倫。
夥友騎兵隊的長官帕迪卡(perdiccas)在亞歷山大臨死時接受了戒指。亞歷山大在交給他戒指時說,他要把帝國交給“kratistoi”,即給“最強者”,但也可以解釋為給“克拉特魯斯”(craterus)。這樣,就給後來的紛爭埋下了伏筆。不過,既然帕迪卡拿到了戒指,他就有理由自認為是亞歷山大的臨時繼承人。
在會上,帕迪卡提議等到已有六月身孕的王后羅克珊娜(Roxane)分娩後再決定新王,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立為新王。帕迪卡的企圖不言自明,他想一直壟斷帝國大權到那現在還沒出生的孩子未來成年之時。他的提議得到了騎兵方面的支援。
海軍長官尼阿卡斯(Nearchus)則支援亞歷山大與巴耳馨(barsine)所生的長子海格力斯(heracles)。尼亞庫斯娶了巴耳馨的一個女兒為妻。但巴耳馨只是一個波斯總督的女兒和亞歷山大的情婦,海格力斯也是未被承認的私生子,所以他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大家按傳統以矛擊盾以示抗議,幾乎要出現騷動了。
這時,托勒密(ptolemy)說,無論是羅克珊娜還是巴耳馨,作為亞洲人,她們的孩子作為國王都是歐洲人不能接受的。並提議在將領中進行投票表決。結果,支援托勒密的人多於支援帕迪卡的。
這時,阿瑞斯托諾斯(Aristonous)發言,根據亞歷山大的遺囑,支援帕迪卡掌權。他的主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但帕迪卡退縮了,表示不能勝任。
在反對帕迪卡的將領中,最重要的是步兵方陣的長官梅利埃格、墨勒阿革洛斯(meleager)。步兵與騎兵的矛盾由來已久了,眼看一場內戰迫在眉睫。這時,在梅利埃格策動下,有人提出阿里達烏斯是第一繼承人,並得到了步兵的廣泛支援。梅利埃格立即把阿里達烏斯帶到了會場,大家尊之為王,稱“腓力三世”。雙方於是達成妥協,腓力三世與羅克珊娜的遺腹子(如果是男孩)共立,同時帕迪卡作為攝政,執掌大權。帕迪卡重新確認了安提帕特(Antipater)為歐洲總監,克拉特魯斯為阿里達烏斯的王國監護人,而帕迪卡自己則採用了亞歷山大的前密友赫菲斯提昂(hephaestion)的稱號:“chiliarch”,並以梅利埃格為副官。接著,帕迪卡藉口清洗軍隊,以國王菲利普的名義處死了在騷動中反對他的將領,梅利埃格不久也被處死了。
不久,羅克珊娜生下一子,取名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四世)。而對羅克珊娜和帕迪卡構成潛在威脅(因為懷孕?)的亞歷山大的第二夫人、前波斯公主斯妲忒拉二世(Statira)則慘遭殺害。
帕迪卡的行徑在將領中引起了恐慌,為了安撫人心,他下令重新分配各省的權力:
托勒密為埃及、利比亞和鄰近的阿拉伯總督,前任守將克里奧門尼斯(cleomenes)為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