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方孝儒入應天府
擺爛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 方孝儒入應天府,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標,擺爛候,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維四月。
正值清明之際,南方雨水也漸漸滋潤了起來。
江南的河道上,一支龐大的船隊在兩艘運兵船的庇護下,緩緩駛進了應天地界。
船隊裡運的大多都是水產。
整個船隊上都瀰漫著一股海腥味。
只有一艘如蘇州船坊式的舟船甲板上,才看見了許多儒生裝扮,撐傘觀景的仕子。
雖說這些蘇州府仕子不是第一批出發,到往應天府吏部應試的人。
但他們離應天府到底只有一天路程。
所以後發先至。
再靠近應天府的人才,早就被應天府篩查試用過一遍了。
按理說。
這般好風景,這些文人墨客早應該賦詩一首,陶冶情操,但參加試科舉的策問考題,卻明明白白的給這批參考應試計程車子們釋放了一個訊號。
朝廷如今招募官員,首重務實。
既然朝廷要務實,他們到吏部登記入官也需要進一步考核,他們自不會再像前朝的考生一般,費盡心思的用詩才等宣揚自身文名的手段去博前程了。
船隊逆流緩緩前行。
船坊甲板的最前端,一個身影正獨自撐傘,眺望即將進入視野的應天府城。
相熟的仕子看見他,撐傘靠近喊道:“希直。”
“春雨雖潤,卻不能貪涼啊。”
“晚些應天府就到了,萬一受了風寒,影響了在吏部的表現,那可得不償失了。”
方孝儒聞言回神,
回頭沖人執禮道:“多謝兄臺相勸,孝儒多謝了。”
來人的臉上露出了笑臉,果不愧是宋師繼太子殿下之後收下的又一弟子,且不論學問如何。
就是這般知禮守節的風骨,就足讓人如沐春風。
目送來人回到船艙中去,方孝儒的目光再次投向遠方,望著那漸漸出現在地平線上的應天府,他的思緒再次飄遠。
他年幼好學,拜師宋濂不過三載。
正是該好生進學的時候。
可是如今自家老師在蘇州府,主持儒家經典的校訂和整編工作是大事,必然耗時不短。
即便只是初步為四書五經的校定。
卻也要慢則三月,長則半年的時光。
他的學問雖然不錯,但資歷畢竟太薄,閱歷也不足,根本不足以輔佐老師,加入到校定儒家經典的工作中去。
這麼長的一段空窗期。
宋師乾脆就打發他一同參加了蘇州府的試科舉,讓他一同來應天府吏部應試,增長閱歷見聞了。
除此之外。
宋師給他他唯一的倚靠,就是他懷裡的兩封信,讓他在有危難或者急需時,能夠找到常升或者太子那尋求幫助罷了。
雖然他對自己的才學有些自信。
可是仔細回想一番試科舉時面對的考題,加之也是第一次赴京,第一次做官,就算他方孝儒有一顆大心臟,心中也難免有些忐忑。
畢竟他也曾從自己的好友和宋師的口中,瞭解過當今那位的脾氣。
就是不知道在應天府做官難不難。
很快。
這隻從海上而來,交接了水產,又在蘇州府捎帶上赴京應試的仕子和護衛的蘇州水師,越來越壯大的船隊終於抵達了它們此行的目的地——應天府碼頭。
只是看著碼頭處不遠的新市坊。
不少曾經來過應天府的人都不由嘀咕到:“咦,這碼頭什麼時候建了個坊市,我去年來的時候都未曾見過啊,”
“管他呢,進城到吏部報道要緊。”
方孝儒並不著急。
下船後,他便帶著行李滯留在原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