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推辭,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的文官,活著封公侯的沒有一例。因此原因,後世有一種說法,但凡言及明代的文官封爵制度,便說明代文官封爵止於伯而絕於公侯。

例子是明擺著的,明代文官封爵的三人,王驥是靖遠伯,王越是威寧伯,王守仁是新建伯,舍此三人之外再無文官獲得爵位。

然而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正確,翻一翻《大明律》,會發現其中有這樣一條規定:凡文官非有大功勳於國家,而所司朦朧奏請輒封公侯爵者,當該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斬。其生前出將入相,能去大患,盡忠報國者,同開國功勳一體,封侯諡公,不拘此例。

根據這一律例就可以發現,並不能籠統地說明朝的文官不能封公侯。

這一律例指的是“朦朧奏請”冊封公侯爵的人和被奏請冊封的人都將被斬。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人在沒有明確的理由的情況下冒然奏請明朝皇帝,請皇帝批准冊封某一位文官為公侯的話,那麼這個奏請之人和奏請被冊封的人不但不能被冊封,還會有殺身之禍。

然而這只是這條規矩的前半段,後半段還有下文。下文就是:如果奏請被冊封為公侯的這一文官,對當朝確實有特殊貢獻的話,奏請明皇帝封他為公爵不但不會被斬,而且還可以被批准。

什麼是特殊貢獻呢?這當然要說明,根據上述的條例,可以清楚地得知,“特殊貢獻”是以下三項:第一,是出將入相;第二,是能除大患;第三是盡忠報國。

如果滿足這三項,那麼文官被封公侯也是可以被準允的,應該被視為與開國功勳一體,地位超然,無論是不是文官,都該被冊封為公侯。後來者要想被冊封為公侯,可以效仿幾位開國功臣。

瞧瞧,其實《大明律》說得夠清楚了,文官武將都可以封公侯。只不過呢,要封公侯的這個限制條件相對而言有些坑。

怎麼坑了?除了第三條“盡忠報國”是比較虛化的之外,出將入相、能除大患這兩條,基本上卡死了99.%的官員得封公侯的希望。

出將入相這一條已經很難了。

出將,意味著這位文官曾任督撫,並且在任上指揮軍隊打出了相當耀眼的戰績;入相,意味著這位文官最起碼“學歷”就非常靠得住。

大明朝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內閣。你要“入相”,即便你現在還沒到年老致仕的年紀,暫時可能還沒有入閣,但是你首先至少得是個進士金榜靠前、入過翰林院鍍金的人物,對吧?要是連這條基本標準都沒達到,那意味著你根本沒機會入閣,還談什麼“入相”?

這句“出將入相”單獨來看,其實都還好,還是有不少人能夠符合標準的,但這裡的問題在於,它不是單獨來看的!

“出將入相”是指你既要“出將”,又要“入相”。

這就完蛋了,因為一個都沒有。

王驥是以兵部尚書銜致仕的,王越是以左都御史銜致仕的,王守仁是以南京兵部尚書、南京左都御史銜致仕(未經批准主動離任)的。換句話說,這三位離文官封公侯最近的文臣,雖然都滿足了“出將”標準,但一個都沒有達成“入相”——當然,他們三位都是進士出身,資格倒是夠。

如果不需要封公侯,只是伯爵的話,則此前“三王”的標準就夠了,高務實已經非常接近於滿足這一標準了——如果非要說還差了一丟丟,那大概就是差莊浪衛這一戰的運籌帷幄之功了。

讓朱應楨意外的是,高務實聽完他這句話之後先是思索,繼而面色凝重起來,根本沒有什麼大喜過望之類的表現。

年輕的成國公到底不如高務實這麼沉得住氣,忍不住問道:“求真,萬世之喜當前,何以竟不暢意開懷?”

高務實沉吟片刻,微微搖頭,問道:“國公爺,德不配位可不是什麼福氣,再說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