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章 提前規劃,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成梁做出東去遼陽祝賀高務實履新這個決定的時候,高務實自己也在寫奏疏,不過他的奏疏並不是要繼續敲打李成梁,或者玩其他的什麼陰謀陽謀,這一次他是說正事。
這道奏疏分作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簡單點說,就是把之前他在遼南的振興計劃推廣到全遼,整體思路還是“因地制宜”。
由於他本人已經出任遼東巡撫,所以“工業”方面最大的一件事,便是啟動鞍山鐵礦計劃,而鐵礦既然要開挖了,那麼配套的遼陽鐵廠,以及京華火槍廠和京華火炮廠的遼陽分廠當然也要一併提上日程。
挖鐵礦、辦鐵廠都屬於民間事務,只要地買下來了,京華自己就能決斷,本身是不必上報給朝廷的,但由於要在遼陽進行火槍和火炮的配套生產,這就不能不上報備案了,畢竟大明的軍工私營按照高拱當年的佈置,是要兵部和御馬監相關各局共同監督的。
鞍山在這個時代還不過是個馬驛(在明朝的驛站系統裡就叫鞍山馬驛),有一個普通鎮子水平的小城,當地一共三千多戶,一萬多人。
破落不至於,但肯定更談不上繁榮,放在內地各省的話,大概算是個下縣的樣子,甚至在下縣裡頭都是“貧困縣”——所以在鞍山買地是很便宜的,何況京華買的還幾乎都是山,那就更是典型的無主荒地,當地衛所就能決定。
現在地也買了好大幾片,高務實自己也成了遼撫,此時不挖礦更待何時?
倒是在遼陽辦廠略有些麻煩,因為遼陽城是早已建成了的,而京華在遼陽要開鐵廠、火槍廠和火炮廠一共三個廠,佔地面積相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算是比較大了,因此舊有的遼陽城容納不下。
這就只有兩個辦法可想,一是京華自己在城外把三個廠建起來,連成一片,然後自己修個小城,名義上可以按照堡塢來算。
二是由朝廷出資擴建遼陽城,把京華這三個廠給囊括進去,與遼陽老城融合起來。
這兩個辦法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不足。
自行建一個堡塢,好處是生產不受外界干擾,既不怕洩露生產機密,又可以獨立防禦,而且不需要朝廷批准,京華自己說幹就能幹了。
另外,有了這三個廠,高務實又會多三個“護廠隊”,相當於他直屬的武裝力量可以抵近遼陽城,並且兵力不少,加起來至少得有三四千人左右。
這樣再加上他自己的撫標,他在遼陽就有了六七千家丁,哪怕圖們腦子抽風再來一趟,他也可以確保遼陽城是萬無一失的。
但壞處也不是沒有,比方說想得長遠一點:萬一將來遼陽被敵方大軍壓境,城外的三廠“堡塢”究竟是原地防禦,還是撤回遼陽城中,就很難決定了。
撤回城中當然理論上是最安全的,但三個廠完全建成之後,預計會有一萬多的工人以及大量生產工具,其中還包括很難轉移的鍊鐵爐、鍊鋼爐等物,面對兵災的時候,並不是一聲令下就能撤回遼陽的。
何況這一萬多工人再加上他們的家屬,進了未曾擴建的遼陽城之後該怎麼安置也是大麻煩。
然而不撤回城中而選擇就地防衛,似乎也不是特別靠譜,雖然此處又是鐵廠又是槍、炮廠,聽起來只要有人防守,不怕沒有強大的防禦甚至反擊能力。
但遼陽究竟不是開平,高務實不可能把他在大明國內最大最強的“綜合工業基地”擺在遼東一隅,所以這邊的規模明顯比開平要小,如果對方真的稱得上是“大軍”,只要肯費些力氣、付出些代價,總還是能拿下的。
大量的工匠被敵人擒獲,這肯定得出事,所以高務實不敢賭這個“未來”,他寧可走得更穩一點:直接請朝廷擴建遼陽城。
朝廷擴建遼陽城,高務實也能仗著巡撫身份親自來給擴建的新城區做建設規劃,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