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8章 剿殺,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寨等十三城被王忠所佔,大量原屬於葉赫部的敕書被搶——這就是海西共有999道敕書,而葉赫作為大部落卻只剩一百多道敕書的原因。
之後,祝孔革的兒子太杵接任父職,為報父仇,瘋狂襲擾哈達、劫掠明邊的開原及柴河堡一帶——所以太杵後來被王臺捉拿送至大明處死。自此,雙方仇怨積累甚深。
但就在同年,哈達再次內亂,王忠又被叛亂的部人所殺,其子博爾坤為報父仇,與族兄德喜,至綏哈城迎堂兄王臺回哈達部主事。從此哈達開始強盛,建立起強大的扈倫四國聯盟——其實說是四國聯盟,但不止四國,哈達、輝發、葉赫、烏拉、建州渾河部等女真部以及蒙古一些遊離部落都是聯盟成員——由此號令女真、蒙古臨邊各部(包括此時的錫伯)。自此,遼東享受耕獵太平三十餘年。
萬曆三年,李成梁徵王杲,王杲戰敗,投奔王臺,卻被王臺直接拿下,送往大明處死。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朱翊鈞(原歷史上此時由張居正主政,本書中由高拱主政)封王臺為“右柱國、龍虎將軍”、“鎮撫滿洲國汗王”(韃清史料稱“萬汗”),授德喜為哈達部都督貝勒,海西扈倫四部均受其節制,哈達國勢走上鼎盛。
至於後來的情形,前文已有表述,此處不再贅言,只補述一件事,是關於姓氏問題。
葉赫那拉氏被稱為“異姓那拉”,那肯定得有個本姓或者同姓那拉,而剛才已經說過,烏拉、哈達的國主,原本是同祖,皆為“納奇布祿”之子孫。
烏拉與哈達的區別在於:居扈倫本部的烏拉派系,對外仍用“納喇(那拉)”為姓氏,歷史上韃清及之後的後裔多以“那”、“趙”等姓。而南遷至遼北的開原衛廣順關外的哈達派系,則沿用老姓“完顏”,韃清及之後的後裔多以“王”、“汪”為姓,個別也有使用“那”、“卜”等姓的。
因此王忠、王臺,實際上就是完顏忠、完顏臺,這裡可能有些“明式音譯”的意思。
說起來,孟格布祿之所以不敢奢望繼承那個所謂的“滿洲國主”,主要還是由於他現在實力有限:本來哈達部在王臺統治的後期就已經呈現出衰落之勢,隱隱有被葉赫蓋過的趨向,到王臺病故、葉赫來襲之後,原先的“諸部畏之”早已不復存在。
而哈達內部還出了大問題,先是扈爾罕這廝莫名其妙的跑去跟建州左衛的努爾哈赤幹了一仗,結果努爾哈赤連面都沒露,他就被安費揚古的小股精銳暴打了一頓,回去之後可能是越想越氣,到最後居然一命嗚呼了。
緊接著就是哈達三分,康古陸、岱善(也稱歹商)二人各有山頭,孟格布祿只是在其母溫姐的支援下勉強佔了個正統名義,實際兵馬比較有限——他的兵馬來源於溫姐在王臺死後,按照蒙古及女真的傳統而攝政了一小段時間,掌握著王臺直系的部分精銳。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孟格布祿本來想著能夠混個塔山左衛指揮使就不錯了,如果是都指揮使那就更好,至於都督……他覺得基本上屬於奢望,而“滿洲國主”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然而高務實高撫臺出手格外大方,表示只要他能在今日一戰中表現突出,別說哈達部的最高本職“塔山左衛左都督”依然會授予孟格布祿,甚至連滿洲國主也可以繼續讓哈達部繼承——也就是他孟格布祿繼承。
面對這樣一塊天上掉下的大餡餅,孟格布祿哪能不激動!
孟格布祿很清楚,正常來講,女真諸部能不能得到大明的冊封,一是看血統,二是看實力。他的血統倒是沒有問題,但實力上的問題很大,如無意外,滿洲國主肯定是沒戲的,而現在不僅有戲,而且任務看起來也不是很難。
葉赫在城外雖然有一千七百騎兵,但是群龍無首,兩位貝勒帶著各自一個兒子和領兵大將白虎赤全部進了城,城外的這一千七百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