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章 庫裡臺大會(完),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崇禎聖君”,百官可沒有什麼辦法能限制他啊。
況且,蒙古人有庫裡臺大會這樣從部落聯盟時期就流傳下來的“選君”傳統,而大明或者說中國的傳統可不是這樣。
自夏啟廢禪讓,家天下思維在中國已經形成了數千年,“天下繫於一人”非止一朝兩朝之事,要改變談何容易!
況且中國的政治制度又容易走極端,像歐洲那樣搞出妥協式的君主立憲制也很難——君主強勢則沒有資產階級或者無產階級什麼事,而資產階級或者無產階級強勢,那恐怕也不會有君主什麼事了。
可是,走極端則表示政治體制只要出現變動,就多半要經歷暴力革命,而暴力革命從一開始就不是高務實樂意選擇的路線。
腦殼疼啊……算了,先放一放吧,我現在也還沒到能考慮這件事的時候。
再說,這個庫裡臺大會制度也談不上什麼完美,至少從當時元朝的政治實情來看,這個制度也一樣有很多問題。
舉個例子,忽必烈推行漢法期間,曾在漢人大臣的建議下,嘗試建立中原王朝的儲君制度,但當時庫裡臺製度仍然與之並行不悖。
至元十年(1273),忽必烈冊立嫡長子真金為太子,授予皇太子寶,建立東宮,配備宮府人員。至元十六年(1279),讓皇太子參決朝政。
然而太子真金於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病逝之後,忽必烈再未正式建儲,只是於1293年將皇太子寶授予在漠北出鎮的真金次子鐵穆耳。
結果到了1294年忽必烈死後,鐵穆耳還是先經過庫裡臺大會才得以繼承皇位。
也就是說,忽必烈嘗試建立的儲君制,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前四汗時期的大汗生前指定繼承人的性質一樣,被指定者依然必須經過庫裡臺大會才能繼承汗位。
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一種“祖制”形成,忽必烈之後的元朝歷代大汗、新君基本都遵循祖訓舊規,不管是順利繼位,還是透過武力或政變奪得大汗—皇帝之位,都要舉行由蒙古宗王貴族和朝廷大臣參加的庫裡臺大會。
這樣做的後果也很嚴重,導致了後來汗位繼承危機的頻頻發生。後世就有學者認為,元朝的皇位世襲制度,實際上一開始就沒有完全確立起來,庫裡臺製度在繼承問題上仍然具有干擾世襲制的頑固力量。
世襲制在很多後人看來很是落後,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世襲制也有其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確保國家的穩定。
比如說像大明這樣,在“誰會是下一任皇帝”這個問題上,是完全明確無誤的,因為大明從來沒有廢過任何一個太子,也從來沒有出現“大哥還在,二弟繼位”這種事情,所以眾臣也就不必分別站隊,然後雙方鬥得你死我活,甚至搞出各種政變、兵變的亂子來——這就相當於把國家內耗降低到了最低。
這樣一看,大明的皇帝獨裁也好,蒙古的庫裡臺選君也罷,都有其優點,也都有其缺點,絕不是單純的你好我壞,或者我好你壞就能說得清楚的。
罷了罷了,這題對於我一個區區翰林院侍讀來說,現在怕是還有點超綱,還是等將來夠資格了再說吧,說不定到時候會有解決問題的條件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