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南察風波(卌七)礦,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務實一連問了三個問題,劉馨張嘴結舌想了好一陣,發現都沒法回答。

她不清楚日本是不是真的有幾十萬沒法安排的武士浪人,但高務實在這些事情上從不空口白話,每句話都必有根據,所以他既然這麼說了,劉馨也只好這麼信。

幾十萬武士浪人是什麼概念,劉馨自認為她甚至可能比高務實更清楚一些,因為劉家的精銳家丁“降倭夷丁”之中就有不少武士浪人,最多的時候甚至佔比達到兩成以上。

降倭夷丁,顧名思義就是投降明朝的倭寇。不過倭寇來歷這個問題此前講過,侵擾大明沿海地區的倭寇,大部分實際上是明人海盜,其中的“真倭”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樣子。

但降倭夷丁有些不同,由於劉顯當時是真正要挑選敢戰能戰之人的,因此其中的真倭比例更高。

真倭敢戰能戰,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至於說為什麼,其實也簡單:日本當時是戰國時期,國內到處都是武士、浪人,他們需要真正擁有足夠的武力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獲取自己的前途,這都是玩不得半分假的。

此時的大明內地則是安平已久,民不知兵、兵不知戰,所以才會有區區幾百倭寇就敢打到南京城下的怪事出現。要不是俞大猷、戚繼光、劉顯等名將橫空出世,大明沿海幾乎被倭寇們當做了自家後花園。

而那些因為自己所追隨的大名戰敗而走投無路的倭寇,則成為了倭寇集團的骨幹。連戚繼光都承認真倭能戰,需要徵募最好計程車兵,配合最好的戰法才能壓制和擊敗,可見這些人至少在個人戰鬥力上,遠不是此時大明南方那些衛所兵能比的。

降倭夷丁,就是從這些倭寇中徵募而來,而其中真倭則達到兩成以上——不過這麼多年過去,這一比例出現了下降,有不少大明國內的勇敢之士被填補了空缺。但不管怎麼說,劉馨是清楚這些武士浪人戰鬥力之強橫的。

畢竟人家靠這個活命,靠這個吃飯。

而現在高務實告訴她,日本很快就會有幾十萬急於靠打仗吃飯活命的人沒地方安排,那京華此時去征服日本,可不就是豐臣秀吉困極之下送去的香軟枕頭?這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接近於親者痛仇者快的性質,完完全全不划算。

因此高務實的第一問,劉馨就沒法回答。

高務實的第二問是以什麼理由去打日本。這個問題劉馨本來想都不曾想過,但高務實一問,她才發現這的確是個問題。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出師有名,但現在要“出師”日本,其實是無名的。別看倭寇侵擾大明沿海那麼多年,造成的危害那麼巨大,但問題在於這些倭寇本身也不被日本當權者接納,日本當權者也恨不得剿滅他們才好——都是被他們打敗的大名所留下的餘孽,他們自然也恨不得斬草除根。

這甚至導致了某些外交方面的尷尬:大明質問日本當權者倭寇問題,日本當權者表示他們也想剿滅,只是忙於內亂沒空處理,並且還表示大明方面可以隨便打、隨便殺,他們統統拍手叫好。

於是大明就坐蠟了:媽個蛋,原來真是一群賊寇,跟人家官府不沾邊。

當然,這也能解釋北洋海貿同盟為什麼還能安安心心和日本做生意——日本是日本,倭寇是倭寇,雖然都是日本人,但兩者不是一路的。至少現在不是。

而與此同時,連劉馨都知道,日本是朱元璋所定下的“不徵之國”其中一國。雖說朱元璋定下“不徵之國”的原因是不希望子孫後代窮兵黷武,犯下“好戰必亡”的錯誤,但他既然規定了,作為他的後人,大明的皇帝就很難找出什麼理由來違背。

皇帝代表朝廷,朝廷既然不能打,高務實找個什麼理由去開戰?日本又不是安南,有成祖時期的歷史可以拉過來編排一番,讓高務實撿個現成的“宣稱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