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南察風波(卌六)理由(為盟主定庸第二章 ),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發突然,但並不能算緊急,高務實略一思索,覺得不必急著答覆。
主要是他一時不能確定黃芷汀現在的想法,總覺得其中有些古怪。要說家將們想打仗那還好理解,因為家將們打仗可以撈戰功提升地位、獲得賞賜,但黃芷汀沒有這個需求,她是自己的夫人,代自己坐鎮定南,處理日常庶務。
某種程度上來說,黃芷汀在南疆的權力已經接近於蒙古大汗不在時獲得攝政權力的哈屯。當然,高務實人雖然不在,影響力卻無處不在,所以黃芷汀的“攝政”非要類比的話,更像是高宗李治尚在時的武媚娘。
這裡或許有人有疑問,疑問多出於對李治的誤解,認為李治毫無主見、總被控制的倒黴催皇帝完全是個草包。
其實不然,他除了沒有乃父李世民早年那樣誇張的個人軍功之外,其他一切手段都未必不如其父,尤其是權謀。不過限於篇幅,此處不便展開說,暫且打住,只說武媚娘“擅權亂政”的問題。
所謂的李治晚年被武后把持朝政的問題,事實上與臆想中的唐高宗對武后言聽計從的場景截然相反,史書中處處可見的是武后在一心討好著唐高宗,小心揣摩著唐高宗的心思。
知道高宗一心想將母親長孫皇后的親蠶禮發揚光大,所以武后的親蠶次數堪稱是有唐之最;知道丈夫提倡節儉,所以武后主動將皇后裙子上的十三個褶子改成了七個;知道丈夫厭惡外戚坐大,所以武后身為昭儀的時候就特意寫過一篇《內訓》,當了皇后之後更是製出一部《外戚誡》,並“以身作則”,高宗活著的時候,武家人在朝堂上完全不見蹤影,直到高宗駕崩,武后這才有機會將武家的人一個個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職上。
甚至翻遍史書不僅看不到哪位宰相大將是武后任命的,能看到的卻是當年力挺武后登上後位的那些人,除了許敬宗外沒一個落著了好下場,倒是那些屢屢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人,備受高宗的青睞。
例如,武后當年恨王皇后與蕭淑妃恨得非得將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後對其子女家族的種種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獨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沒有辦法。
是武后寬宏大量嗎?史書中可是明載了她對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經過。然而,當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雲直上官運亨通的時候,被吹噓為“生殺予奪”的武后除了眼睜睜地看著,還能做什麼?
又如,長孫無忌對武后立後一事多有阻撓,武后對此也暗恨在心。雖然長孫無忌最後失勢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時間,長孫無忌的嫡孫長孫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員。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后稱“天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高宗便下詔追復了長孫無忌的官爵,將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國公。而此時“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
再如,扶持武后登上後位有功的李義府、袁公瑜、崔義玄等人被高宗流放的流放,貶斥的貶斥之時,“大權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麼呢?為何只能等到高宗駕崩後,才想起來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這才大肆追封一番?
武后若是真的對高宗有那麼大影響力的話,真的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的話,那麼想必處理掉王方翼、長孫延這些人絕對不在話下,而將李義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舉手之勞。
然而縱觀史書,高宗發話的時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唯有等到高宗不在了,武后才敢出面收拾這些曾經恨之入骨之人,追封當初於自己有恩之人。所以武后也只能等到唐高宗死後足足七年,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一步步苦心孤詣,這才坐上了女皇之位。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的武后其實已經六十七歲高齡,離高宗繼位的永徽元年已經四十年了。
換言之,高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