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南察風波(廿八)衝陣,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元皇帝”,可這個皇位早已成了個象徵性的名號,蒙古人內部都已經久不使用,而只以“蒙古大汗”相稱。

蒙古大汗雖然也是一國之君,但中國為“天朝”的這種思想,作為曾經統治過中原七十年的蒙古人,他們內心深處其實也有,因此蒙古大汗給中原皇帝稱臣雖然面子上有點難看,卻也不是不能接受。

然而,布日哈圖認為情況正在發生改變,蒙古相對於大明如果一直呈現出持續衰落的局面,將來大明未必不會直接將蒙古收入囊中。

布日哈圖用來說服圖們的例子,便是大明重修大寧城。大寧城在大明早期便是專門用來控扼蒙古的一座城池,後來因為大明內部爆發靖難之役以及後續的動盪,這才最終被放棄。

如今,明人奪回並重修大寧城,其中含義還有什麼好說?無非是要徹底控制蒙古罷了。換句話說,蒙古人再不想辦法抵抗,將來連“蒙古大汗”都不會有,說不定……將來大明朝廷之中會出現“蒙古總督”、“蒙古巡撫”之類的職務,正如雲南巡撫一般。

這個前景讓圖們不寒而慄,他不敢想象成吉思汗的子孫不僅丟了中原,甚至還會丟掉蒙古老家,只能匍匐在朱元璋的子孫面前自稱臣屬——雖然把漢那吉已經這麼做了。

圖們的信心並不充足,但不管如何,他作為蒙古大汗都不得不一試。倘若今次之戰真的能打破刺刀陣以步制騎的神話,說不定明人內部真的會產生巨大的分歧,讓蒙古再次喘過氣來。

想到此處,圖們不再多言,只是目光中多了一絲憂慮。

前線的作戰仍在繼續,蒙古騎兵在布日哈圖早前的誓師動員中早已知道自己所要面臨的局面,也知道此戰的重要性。雖然第一輪炮擊就讓他們損失慘重,幾乎相當於過去打草谷時被明軍大軍伏擊的傷亡,但蒙古勇士們並不退縮,反而齊齊高呼。

他們在呼號聲中互相提醒,讓大家知道自己離明軍已然越來越近了,只要衝到明軍面前,打破那區區一些不算太長的刺刀組成的防線,後方的明軍步卒根本沒有抵擋之力。

然後他們便吃到了第二輪炮擊。壞訊息是,他們再次損失了三四百人之多;好訊息是,從距離上可以看出,明軍的大炮已經來不及打第三輪齊射了。

前軍不計傷亡的狂熱衝鋒將後方騎兵們的勇氣激發出來,源源不斷地向前衝陣,沒有人考慮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是死亡還是勝利。

前軍的精銳更是按照布日哈圖的指點死命控制好戰馬,以免它們在巨響中受驚亂了陣腳,以及在面對刺刀陣時失去往前衝的勇氣。布日哈圖為了這次作戰,集中了大量的重騎兵,這些重騎兵在蒙古軍中非常寶貴。

在將近三百年前蒙古西征時期,一支典型的蒙古軍隊裡重騎兵大約佔四成,輕騎兵佔六成。重騎兵主要用於突擊,有必要也近身搏鬥。

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時蒙古重騎最常見的鎧甲是鐵片甲(外史稱之為lamellararmor),也有人穿鎖子甲和皮革護甲。鐵片甲本身可以抵禦彎刀的劈砍以及弓箭和其他投擲武器的穿刺,但是刀劍能輕易砍斷固定鐵片甲的皮筋,連續多次的劈砍可能導致鐵片甲崩裂。

同時期的歐洲重灌騎士一般全身(包括頭部)披戴鎖子甲,刀劍的劈砍不能損毀鎖子甲,但是箭和長矛能穿透,而且鎖子甲沉重,大大降低了騎兵的靈活性和速度。

而相對於重騎兵,輕騎兵在蒙古戰術體系中則更加重要,可以遠射、誘敵、警戒、迂迴包抄甚至近戰,主要的打擊手段是密集放箭。

然而輕騎兵雖然重要,卻不代表他們的地位比重騎兵更高。輕騎兵一般只戴圓型頭盔,身體和馬匹的護甲很少。輕騎兵們使用的蒙古複合反曲弓(弓背由木材、牛角和肌腱複合製成)的效能比歐洲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老朱是我爹,為所欲為

使用者15001853

帶著智慧系統穿越逆襲

老酒半壺

三國再現:諸葛亮不是後勤部長

引力紅移

誰讓他穿越的,古代風氣都帶壞了

有點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