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南察風波(七)遼東插曲,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場上欲掀起大的動作,很少有像高務實上《取用疏》那般,以大臣身份直接上疏言事而起。

心學派兩位閣老的計議雖定,但行動必按照慣例,先找科道言官上疏,看看皇帝的反應,再視情況發動更高一些的官員上疏議論,而後逐級提高層次,最後再由閣老們一錘定音,所以這其中得有個過程。

但北察南察都不會因此暫停,所以兩地考察的各項事務還是在順利推進。

北察雖以楊巍掛帥,但由顧憲成為實際主管。楊巍受了高務實的暗示,刻意低調,於是京察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兩個專案考語、諮訪中的諮訪工作,就完全是顧憲成一手操辦了。

考語就是各部衙堂上官對下屬官員的考評,這是京察中佔比很大的一個專案,不過這個專案一般在諮訪之後進行,所以暫時無涉,容後再說。(這其中要經過至少一兩個月。)

所謂諮訪,是指考察之前吏部將寫有應查官員姓名的訪冊傳送給其他在京的言官,由具有風聞之責的言官對自己所瞭解的應考人員給出評價,或指明其不法事蹟的一種行為。

其目的有二:一是在京察的準備階段博採眾聞,“據以考察”,以期儘量保證京察的公正客觀;二是在京察的拾遺階段,科道官可根據其他官員所寫的考語,對黜斥未盡之人進行論劾,避免不職官員繼續留任。

如原歷史上萬曆二十一年京察時,“虞淳熙等三人,吏、兵二部司屬,而訪單有議,科道據以糾拾”,即是據訪單以糾拾之例。

諮訪的具體方式,一貫是透過訪單的形式來進行,《明史》稱:“訪單者,吏部當察時,諮公論以定賢否,廷臣因得書所聞以投掌察者,事率核實,然間有因以中所惡者”。

通俗的說,訪單即是一張開列了應考官員姓名的調查表,由指定的官員(多為言官)檢視並填注自己所熟識或風聞的官員行實,並且反饋給吏部,以佐考察。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訪單逐漸完備,演變為訪冊。故在明人的記、文、奏疏之中,常將訪單、訪冊混用。

根據原歷史上萬曆二十一年雖作為考功郎中但實負京察之責的趙南星在論及訪冊問題時所說(原文挺長,就不引用了),大概有這麼些重點:

其一,訪單並非明廷法定的京察產物,而是吏部為了考察方便,以及彰顯京察的公正而行的權宜之計;其二、訪單出現的確切時間己難查知,但可以確定在隆慶以前便已經出現;其三,訪單發放伊始,接單人並不廣泛,接到訪單的僅止掌科、掌河南道二臣而已,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接單人群逐漸擴大;其四,訪單的內容僅是對應考官員姓名的羅列;其五,訪單實為訪冊之雛形。

至此時萬曆時期,訪冊己經成為考察中的“舊規”,故萬曆時期的屢次考察皆使用訪冊。

訪冊的製作需經過構思、刻板、裝訂三個步驟,皆由吏部委官完成,具體情況本書不做詳述。

訪冊成型之後,便由吏部派人交送至掌吏科及掌河南道二臣。“訪冊系(考功)司官自送”,吏科都給事中和掌河南道御史在接到吏部送達的訪冊後,便分頭髮放訪冊,耗時約一兩個月左右。從其進行時間來說,與言官的陳言及論劾並行不悖。

訪冊中開列的官員眾多,《吏部職掌》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開列,援引如下:

本(吏)部諮戶部,除倉場大使等官外,將所屬各官造冊。

諮禮、刑、工三部,將所屬各官造冊。

諮兵部,除五府所屬衛所並收糧經歷等官外,將所屬各官,會上值親軍、錦衣等衛所經歷,五城兵馬指揮,武學教官等官造冊。

諮都察院將各道、經歷、司等宮造冊。

諮總督倉場衙門將管倉、收糧經歷並庫場大使、副使等官造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