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妙啊!
張四維聽許國這麼一說,才發現自己這次果然是燈下黑了,山西鎮固然是九邊要鎮,但由於山西一省在北部單獨劃出了大同鎮和宣府鎮,實際上山西鎮的兵力並不強。
當然,這個“不強”也是要對比來看的,山西鎮目前的在冊兵力約莫7萬,實際兵力勉強可到5萬上下,放在內地或者某些南方省份,那是很強了。
然而問題在於,大同鎮在冊12萬,宣府鎮在冊13萬,兩鎮合計,在冊大軍高達25萬之眾!即便是實際兵力,也有十七八萬之多,這才是真正的雄鎮。[注:參見本卷第140章九邊有兵幾何。]
當然,由於目前大明軍事重心往“東制”傾斜,薊鎮和遼東的兵力更加雄厚,薊鎮方向僅實際兵力就高達十七八萬(其實這個資料包括了除京營以外的順天府等地區);而遼東在冊也有十二萬以上的實際兵力。
只不過,由於李成梁把敢打敢殺的那批人大都收做家丁,導致遼東衛所兵很是缺乏野戰能力,多數時候只能承擔守城任務,這一點是遠不能與薊州、宣大等鎮相比的。
總之不管怎麼說,李如松去山西肯定是升官,但與此同時,他也失去了在遼東立戰功的機會。
這,就是許國所說的打壓。
張四維剛才沒想到這一點,主要是“燈下黑”,許國一說他就明白了:皇上似乎也不想看見李家父子一齊立大功。
不過,張四維對此有些不是很懂皇帝的意思,大明對武將雖然在地位上壓制得厲害,但一般來說並不怕武將立功,而且父子同為名將的舊例也不稀奇,最著名的一對名將父子就是張玉、張輔。
父親張玉是靖難第一功,其子張輔四平安南,也沒見成祖擔心他們勢大難制嘛。
哦,不過張玉死得早,難道皇上現在就是打算等李成梁死了,然後再用李如松?
可是,聽說李成梁身體好得很,頓食鬥米,似乎不大像是能輕易死掉的模樣……
許國見張四維彷彿有些走神,輕咳一聲,略微壓低聲音,道:“元輔,你看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皇上覺得李成梁的功勞已經夠了,所以暗地裡吩咐求真去壓一壓他,然後找個機會讓他致仕,再把李如松換回去?”
張四維回過神來,想了想,道:“不能排除這種可能……現在皇上放李如松出來做了山西總兵,那麼有個三年時間,他的資歷就夠了,轉任回遼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務實在遼東確實有壓制李成梁的任務,那就肯定會想方設法打擊李成梁的威信,直到李成梁不得不請辭為止……只要他請辭,皇上就能順水推舟。
當然,皇上也可能再‘仁慈’一點,比方說讓他請辭三次,這才勉為其難地表示同意。”
許國聞言,點了點頭,但似乎還有什麼沒有完全開解的地方,略微皺眉道:“理是這麼個理,也不是說不通,只是這樣的話,李如松就算回了遼東,他對求真的印象也勢必大壞,到時候會不會有些不太好的影響?”
張四維對武將不像高拱那麼重視,聞言不屑地道:“什麼影響?若是皇上真讓務實壓制李成梁,那麼待李成梁致仕之日,必然就是務實回京之時,而在他回京之前,我估計他也不會止步於苑馬寺卿……”
說到此處,張四維自己也有些覺得不可思議,朝許國問道:“維楨,你說,務實的年紀是不是太小了些,皇上現在的舉動雖然你我都看得分明,但這二十出頭的巡撫……實在是聽起來都有些讓人瞠目結舌啊。”
許國一臉苦笑,道:“那可不是瞠目結舌?但沒法子啊,這有些事情不好比的,比如說我許某人,三十九歲才中得進士,可求真呢,他比我早了二十年啊!更何況他還是六首狀元,二百年文魁,自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許國算是仕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