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逆轉,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雷迪隊長作為軍事顧問,很是直截了當地表示了自己的觀點:不可能辦到。

根據他這三四天來的“仔細觀察”,對方的稜堡雖說是個新修可能不超過一個月的臨時建築,但由於“不確定的原因”,這些建築的堅固程度一點也不差,甚至可以說是質量超群,唯一的不足就是施工時間有效,導致這個“大稜堡”修得不是特別完備,厚度什麼的可能也沒有達到“歐洲普遍標準”。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雖然是個閹割版的臨時大稜堡,但如果沒有一兩百門長重炮,想靠人力攻取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突破。對於這個觀點,雷迪隊長表示願意“以上帝的名義起誓”,以證明自己所言不虛,絕非危言聳聽。

雷迪隊長雖然手頭的人馬有限,但他從先帝時期就受僱於緬甸,參加過大大小小數十戰,緬軍將領對他的軍事素養還是比較信服的,因此他這麼一說之後,“儘快攻取勃固”的主張就偃旗息鼓了。

既然不能隨便撤軍,但偏偏又一時拿不下,那剩下的辦法就只剩下一條:留下部分兵力繼續保持圍城,主力回去救援東籲。

可這也面臨一個難題:留多少人圍城?

留少了,圍城就是個笑話,比如說留一萬人,那連把勃固城圍一圈都做不到,算個鬼的圍城?

可要是留多了,大家又覺得不大穩妥:這南線明軍從來沒有宣稱過自己有多少兵力,迄今為止緬甸方面對此都只能猜測。

一開始緬甸方面其實猜得還比較準,估算的結果是“南線明軍約有三四萬人”——他們可能是把艦隊算上了。

後來由於明軍搞出來一支孟族人組成的新軍,這個資料頓時就開始“飄”了,有說八萬的,有說十萬的,甚至還有說十五萬的,這個資料就再也沒有靠近過真實情況。

莽應裡傾向於認為明軍實際兵力不超過五萬,雷迪隊長認為不超過三萬,但不管三萬還是五萬,有一點可以肯定:襲擊東籲的明軍一定是此次南線明軍的主力!

這個道理其實是明擺著的——勃固城頭現在掛的是“高”字旗,而不是“黃”字旗,那就說明明軍主將黃芷汀不在城中。

緬軍經過那天的損失,現在兵力已經只能說勉強在七萬人上下,如果留下圍城的兵力太多,那麼回師救援勃固的兵力相對於明軍主力而言,優勢就不大了。

明軍主力是什麼水平?如果按照那天劉綎部展現出來的實力,緬軍上下就算最自大的人都覺得心裡發毛,下意識掂量了一下,怎麼看都不覺得一對一能打贏。

這就壞了,即便按照雷迪隊長那個最樂觀的估計,對方算三萬,那自己一方也得有個五六萬才覺得能打啊。

威震天南的金樓白象王居然發現自己的兵力捉襟見肘了,莽應裡的心情一下子更糟糕起來。想了老半天,終於還是小命比面子重要,莽應裡拿定了主意:就留一萬人繼續圍城,其餘六萬大軍收拾收拾立刻北歸。

好在麾下將領們這一次非常“懂事”,都沒有表示異議,只是在接下來“誰留下”的問題上,出現了一點小的爭議。

因為有部分將領認為,應該把葡萄牙僱傭軍的那幾百人也留在勃固城外,理由是隻留一萬人圍城實在是兵力攤薄得太嚴重,勃固城中的實際兵力雖然大家都不清楚,但怎麼說也不會少於幾萬人。

如果那幾萬人真的拼死出城野戰,己方這一萬人要從圍城狀態聚集起來都不容易,倘若沒有一支精銳壓陣,搞不好反而要吃敗仗,那局面就難堪了。

莽應裡便問雷迪隊長自己怎麼看,後者表示無所謂——“僱員無權選擇任務,除非這個任務是送死。”

莽應裡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把葡萄牙僱傭軍帶在自己身邊最保險,於是拒絕了那個建議,只留下一萬普通緬軍在勃固繼續保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