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號炮都是鐵質的,因為不必擔心海上高溼高鹽的環境導致火炮鏽蝕,而京華的冶鐵鍊鋼產能巨大,根本不會陷入到成本陷阱中去。

甚至高務實現在都有些懷疑是不是可以考慮直接給艦隊也用鐵鑄火炮了,因為大明實在是缺銅,這一門青銅炮的成本夠幾門鐵炮了。只不過青銅炮的炮管使用壽命到期之後很容易回收再鑄,而鐵炮回收再鑄倒是麻煩一點。

工匠學堂那邊兩批人吵架已經吵了一段時間,雙方誰也說服不了對方,而半吊子水平的高務實也不敢瞎出主意,只好把這事暫時擱置了起來——畢竟原歷史中的英國佬在一鴉時期還有大量海軍銅炮呢。

而至於鐵模鑄炮,一開始高務實提出這個構想的時候還真以為是“重大創新”,誰知道他才一提,大匠們就理解了。

後來高務實才知道有些小說吹得太厲害,這玩意兒其實理論上來講不算特別新奇。比如說在漢代、兩晉和宋代都有出土的用來鑄造農具的鐵範模具,而龔振麟不過是拿來鑄炮而已。

那麼為什麼之前沒有人這麼做呢?其實是因為有技術難題。

鐵模技術就本身的硬體並不難搞,鑄鐵的或者鑄鋼的都可以,無非就是個承載容器,起到的作用除了固定炮模外,也就是散熱作用比較好。

鐵模的好處是方便整合,不像泥模鑄炮那樣必須靠時間來等待陰乾,一門炮鑄造之後得等幾個月,鐵模鑄炮稍稍放一放就能直接拿來用了,而這些硬體,明代的水平已經完全可以實現。

但是鐵模也有缺點,從金屬鑄造學和金相學的角度來看,鐵模的散熱實在太快,這就使得生鐵液在冷卻時存在過冷度較大的問題,鐵液中的滲碳體來不及析出(石墨化來不及進行)石墨就已經凝固,因此鐵中的滲碳體主要以碳化鐵的形式存在,也即是所謂的白口鐵。

當然由於鐵液在凝固過程中過冷度較大,因此表層的金屬結晶微粒比較緻密,身管較為光滑,密閉性比泥模要好不少。

鐵模的真正好處就是加快了生產速率,不用像泥模鑄炮那樣等待幾個月的時間。這點在龔振麟的鐵模中顯得尤為突出,但是鐵模鑄炮的產品白口化非常嚴重,由於冷卻速度太快,雖然比較光滑,但是生成的幾乎都是白口鐵,導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效能下降。

所以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為了增加抗拉強度,只能用數量來堆砌質量,也就是增加壁厚來解決。

這個問題高務實是怎麼解決的呢?哦,其實也不能算是高務實解決,實際上是後來京華鋼鐵方面自己搞出來的——關鍵就在於朱載堉在高務實的提示下搞出來的那個鼓風裝置。

這東西細說有點麻煩,簡單的講就是已經類似於美國內戰時期的熱鼓風技術,高爐內的溫度足夠高,這樣鐵液中矽的含量較高,冷卻時石墨化就比較突出了。

不過這樣也只是解決了白口鐵的問題,大致上算是進化到了灰口鐵的水平,但鐵模鑄炮的冷卻過快問題也不是完全解決,只能說勉強堪用,而鑄造速度大幅提高,高務實綜合考慮之後覺得可以接受罷了。

至於鐵模冷卻速度的問題,高務實倒是知道解決的原理,也就是所謂的內模水冷,但這東西難度似乎相當大,京華鋼鐵方面得到他的提示已經過去了好幾年,然而基本上沒有什麼進展。偏偏高務實只知道這麼點粗淺理論,論實操能力完全是零蛋,也只能繼續等著了。

購買火炮的問題陷入了僵局,莽應裡現在根本拿不出那麼大一筆錢來買葡萄牙人昂貴的火炮,雷迪隊長十分遺憾地離開了,走之前還很打擊莽應裡的說了一句話:“攻陷大型稜堡這種事,即便是在歐洲也非常困難,除了拿大量的火炮硬砸之外,幾乎就只有長期圍困這一條路,陛下好好考慮吧。”

莽應裡不知道他這話有沒有恐嚇的成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晉二當家

陽光老頭

大唐:李二!你傳我皇位幹什麼?

回家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