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 禁衛軍!,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邊的將領一般覺得京營大概還是有二十四五萬實際兵力的。
至於戰鬥力麼,邊軍也沒有特別小看京營,因為他們覺得京營裝備好、待遇高,於是將心比心的認為這支軍隊雖然實戰經驗肯定差了點,但到了關鍵時刻應該還是豁得出去的——裝備好、待遇高那就是家丁啊,家丁能不強嗎?
其他各鎮對於京營的猜測,也大抵如此。
當然了,邊軍不造反還有兩個更主要的原因:你一鎮邊軍造反不頂用啊,大明光是北疆就有“九邊”,你這一鎮起事,根本都用不著京營出馬好麼?
更何況大明以文制武,督撫和兵備道不發令,總兵根本都不敢胡亂調兵,怎麼造反?只怕是訊息還沒傳到士兵耳朵裡,總兵自己的腦袋都已經沒了。
崇禎末年時為什麼皇帝越來越調不動兵,殺起朝中大臣一個頂倆,卻連手底下只有幾千兵馬的總兵都不敢亂動?因為聽話的嫡系武力打沒了啊,剩下那些人都是老油條,你指望用一根老油條去和另一根老油條打,你肯想,他們不肯打啊。
而那時候中央財政崩潰,文臣也越來越監督不住武臣了(無法再用軍糧軍餉卡脖子,人家都是靠自己搶掠了),所以局面就失控了,以至於到了京師陷落前夕,崇禎想把京畿附近的兵馬集中到京師守城,結果卻連一個手裡只有幾千人馬的唐通都調不動。
現在才萬曆初年,這些情況當然沒有出現,但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京營這個玩意,就算再“爛”,也比“亂”好。
所以朱翊鈞怒了沒多久就洩氣了,無精打采地道:“那現在怎麼辦?四萬人的京營管什麼用啊?這也就是高先生和你伯侄兩代人把土默特給安撫住了,要是土默特還跟世廟晚年時一樣動不動就南犯,那宣大和薊遼只要稍有疏忽,不就得再來一場庚戌之變?”
“所以京營的局面是非要有所改善才行了。”高務實嘆了口氣,道:“即便現在不太可能再出現庚戌之變那樣的禍事,但皇上也知道,這些年的災害似乎越來越頻繁,而且災情也似乎越發趨於嚴重。
京師雖然目前尚未被嚴重波及過,但那也只是流民亂匪攝於‘京營大軍數十萬’這個名頭而已,可名頭這種東西向來不足恃,一旦某日真有不要命了的流民亂匪衝擊神京,而京營卻偏偏無力壓制,甚而需要邊軍大舉入衛,那……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朱翊鈞一臉煩惱,忽然道:“求真,你和朕說句實話,現在這災害越來越多,是不是朕真的失德了?可朕想來想去,也不至於失德到這般地步吧?”
“天道有常,周行不殆,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高務實平靜地道:“子不語怪力亂神,臣從來不信什麼天人感應。天災雖多,但並非沒有規律,只是這規律與天子失德之類的事毫無干係。”
這就是“六首狀元”的威能了,天人感應說這種被長期使用的理論,他就敢於明確表示不屑。養望養威這麼多年,總得有點成果,而古往今來敢於反權威的人或許不少,但真正能反成功的,卻幾乎永遠只有另一個權威。
高務實現在也算已經有點權威模樣了。
朱翊鈞聽了這個說法果然精神一振,問道:“天災還有規律?這倒是挺新鮮的,有什麼證據嗎?”
高務實便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小冰河週期的問題(為免被說水字數,這個我就略了),把這個後世也不敢保證一定正確的東西大概說明了一下。
朱翊鈞聽完倒是深信不疑——或許他只是為了反“失德說”,立刻大聲叫好:“我就說怎麼這老天爺會那麼不長眼,就覺得朕失德了?合著根本不關朕什麼事!我看你說得很有道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天爺哪會管這些!”
不過這次高務實就不接茬了,因為再繼續這個話題會導致一些另外的麻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