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翰林清貴(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翰林院的一把手叫做翰林院學士,也可以叫翰林學士,當今翰林學士是禮部尚書潘晟兼任,這是高務實知道的。但有一個問題,以禮部尚書兼任翰林學士的潘晟其實是並不怎麼來翰林院管事的。真正翰林院管事的那位,應該是“翰林院侍讀學士兼掌院事”,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常務副某某。
翰林院侍讀學士按理說應該是定員兩人,但實際上由於經常有加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的官員存在,如今的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實有四位,分別是陳思育、許國、餘有丁、何洛文,這還不算上個月剛剛退休致仕的姚弘謨。
而現在真正的翰林院“常務副”,也就是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其實是陳思育,按理說今天接見高務實的應該是這位才對。至於許國,他是內閣的東閣大學士,同時餘有丁是禮部左侍郎,何洛文是禮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讀學士對他們幾位而言都只是兼官,掛名的那種。
然而聽曾朝節剛才的話,他說的是“掌院部堂”,那表示現在要見高務實的,竟然是潘晟,這就很詭異了。不過高務實隱隱猜到了潘晟要見他的原因,可能這位實在很想在致仕之前進內閣混一圈。
畢竟,閣老和部堂,那可真是聽起來都不在同一個檔次,以潘晟的資歷和年紀,有這個心態完全可以理解。
曾朝節朝高務實笑了一笑,當下領高務實來到內堂。進入翰林院內堂,一抬頭,就見牌匾上書有“玉堂”二字。所謂玉堂,本是來自道家的說法,唐時稱居翰苑者,如凌玉清溯紫霄。
須知普通人進士及第,可以叫登瀛洲,而翰林是進士中的進士,是以登瀛洲已不足以形容翰林之清貴,於是要稱登玉堂,畢竟玉堂乃是神仙居所,而鼎甲三人被官場視為“天上神仙”,庶吉士被視為“半路修仙”,反正都是位列仙班的,“玉堂”完全合適。
高務實跨入內堂,這就算是登玉堂了。
唐宋以來玉堂上都設有視草臺,翰林學士草擬製書即稱為視草。視草臺,就是翰林學士為天子起草或修正詔諭之處。到了現在視草臺只具形式,不具實際意義,仍代表著翰林學士代天子制詔,為王者言的權利。
視草臺前設有公座,乃正官掌院學士,侍讀,侍講學士座位。本來內堂裡也有內閣大學士的公座,且是大堂之中,而掌院學士反要側坐在旁,故而明朝的翰林學士也可以稱閣臣為中堂。
公座而下分別擺著兩排交椅,這乃侍講廳,檢討廳的翰林公座。待商量議事時,各位翰林就依官位尊卑,入官年限依座次而坐,誰坐在哪裡,不得有誤。
此時一位身穿大紅紵絲飛魚服的正坐在翰林院學士的公座之上,朝著高務實微微露出笑容,正是潘晟潘部堂。
但在他身邊,卻還有一人,正坐在侍讀學士掌院事的位置上,身穿緋色官服,一臉嚴肅。
高務實心道:原來不是潘部堂侵了陳掌院的權,而是兩人一同接見——這麼高的規格麼?
不過想歸想,他卻已經上前參拜道:“翰林院修撰高務實,拜見大宗伯、光學士。”
潘晟與陳思育微微頷首,潘晟畢竟是名義上的正官,微笑道:“高修撰,本部堂今日本不該來,不過待會兒確實有事要和你說,因此就不請自來了。”
高務實忙道:“大宗伯百忙之中能來坐堂,學生感激不盡。”
潘晟又笑了笑:“我的事待會兒再說不遲,且請陳掌院先給你說一說翰林院的規矩,這也是入翰林院必須知曉的第一件事。”
高務實點頭稱是。
陳思育仍是一臉嚴肅,微微點頭道:“高修撰是這一科科試魁首,乃同科進士裡的翹楚,聖上也多有讚譽,但你既入了翰林院,就需得知道這裡都是你的前輩,務需保持尊敬,知曉禮數。道遇前輩,譬如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你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